右路军真正攻城所花的时间,只有四日。
位于榆林境内的西夏大军,收到消息之后,立马分兵前往两地救援。
可英国公要的就是西夏分兵去救这两地。
不论是张千均还是沈从兴,一开始的目的从来都不是那几个州县,而是前去救援的西夏军队。
这是明谋,可西夏统帅又能如何,若是不救,待后路被截断,彼时大周军队给他来个三面夹攻,把西夏二十万大军堵在榆林之中,甚至不需要攻打,只要断了西夏大军的粮道,将其活活困死在榆林即可。
至于撤退,那就更别想了,打了老子那么久,老子会让你就这么安安生生的退回西夏去?
别逗了,我们大周的那些儿郎们就白死了?当真以为榆林是那么好占的?
不得不说,英国公这一手以退为进,声东击西玩的真的很溜,就在张千重和卫允的蜀地之战落下帷幕的时候,西夏统帅分兵出去,救援夏州和绥州两路的八万大军(夏州五万,绥州三万)!
皆损失过半,只余四万左右的人马,且战且退撤回了榆林。
往夏州去的那五万人马,还没赶到夏州就遭遇了伏击,一万九千的风字营分做两部,分别在两边的高坡之上,以箭雨覆盖西夏大军。
山字营立于风字营之前,拦在了上坡的道路上,西夏的骑兵再厉害,也断然无法在斜坡上进行反冲锋。
光是那段斜坡,就让普通的骑兵提不起速度了,更何况全身重甲的铁鹞子。
而风字营的轻骑,则仗着弓弩的射程比西夏军的远,便远远地拉开距离,不断的用羽箭袭扰,不求最大程度的杀伤敌人,只求让他们疲于应对,时刻都得紧绷着精神,小心翼翼的躲避箭矢。
这一次分兵救援,是西夏自出兵以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
和西北军在榆林对抗了数月,二十万大军也只不过损失了两万有余,不到三万,可这一次救援,就损失掉了真正三万多的人马,最后被周军驱赶着退守至榆林,而此时榆林城城内的所有西夏大军加起来,总共也只剩下十三万左右。
而这一次,攻守双方的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张千均的黑甲军和沈从兴的右路军在榆林城外顺利会师,而英国公老人家,也带领着兖州城中剩下的十二万兵马,围在了榆林的另一侧。
周军也不立即进攻,而是在榆林城外修筑起了防御工事,连夜在榆林城外挖了十多万个陷马坑,九条七尺宽,五尺深的壕沟,还连夜用树泥土做了遮掩,虽然简陋,但若是隔得远一些,就根本看不出异样。
壕沟里头并没有布置任何陷阱,可在壕沟与壕沟之间却洒满了黑甲军专门打造的三十万颗铁蒺藜。
黑甲军加上沈从兴的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