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宋很野蛮> 第18章 大宋物价很高

第18章 大宋物价很高(2 / 3)

然等到突然一场暴雨来临,只怕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了。

背着一个破背篓,怀里揣着十两沉甸甸的影子,赵颀去杨公镇赶场买东西。

杨公镇很大,和海港码头几乎连成了一个整体。

而杨公镇附近的几个村的村民几乎都是依托海港谋生,在码头搬货,当船员,种粮种菜开客栈酒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码头发财,完全和后世的海港城市的居民没有任何区别。

而大宋管理宽松商业发达,是封建王朝之中最接近现代文明的统治时期,实际上后世的许多民间传统包括吃喝玩乐的许多传承,几乎都是从宋朝开始的。

白天的杨公镇热闹喧哗,大街上都是南来北往驮货挑担的商队,因为眼下一天大部分人都只吃两顿饭,因此许多酒店饭店都处于半打烊状态,相反更多的食物还是街边的流动小食摊,挑担推车贩卖包子馒头炊饼的不少,因此大街上散发着浓郁的食物香味。

因为来过一次,一些店铺的位置也大约知道,因此赵颀也没心情挨着去逛,先是直奔布店买了一匹粗布一匹细布,而且还是最便宜的灰布,然后赵颀就有些高兴不起来了。

物价太贵了。

普通粗布价格一贯三百文一匹,细布两贯一匹,本以为银子很值钱,但两匹布就花去了三两多银子。

银子不属于官方规定的流通货币,虽然商家都收银子,但都是按照市场价进行折价计算,一两银子眼下价值一贯平钱,也就是一千铜钱,这还是因为银子铜钱属于硬通货的原因,若是用官方发行的纸币会子,一匹粗布的价格高达五贯以上。

也就是说到了南宋末年这个时节,朝廷因为缺钱开始大量发行纸币,导致通货膨胀已经非常厉害,纸币的购买力日益下降,物价飞涨。

虽然物价贵,但有些东西却不能不买。

除开两匹布之外,赵颀又去成衣店买了三套夏天穿的单衣,自己和太婆、小竹一人一套,这三套衣服也花了两贯多。

十两银子眨眼就去了大半。

不过在买东西的时候赵颀发现,镇上的商铺大多数用来交易的还是会子,银子也不少,但铜钱非常少,店家为了不找零钱,甚至愿意主动降价。

这个奇怪的举动赵颀稍微打听了一下才明白过来。

庆元府所在的两浙路是京师所在地,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海港城市,这里海运发达商业繁荣,而且庆元府还是朝廷规定接待外国使者的地方,来自高丽、日本、琉球、东南亚甚至天竺大食的使臣商船,都必须在宁波港登陆接受检查和安排,因此外国人特别多。

而大宋因为铜钱铸造精美,导致长期有大量外国人都聚集在宁波沿海高价收购铜钱,来自于高丽、日本、东南亚、中亚、西亚甚至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