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三国之北境之王> 第285章 迁都(中)

第285章 迁都(中)(2 / 4)

、喝什么?”

徐庶等荀攸说完后看,冲他笑了笑,随后说道:“公达所担心的事情,徐某早就考虑过了。官府可以借粮给这些农户,待秋收之后,他们再将收获的粮食以同样的数量返还给官府。”

“元直此计甚妙。”郭嘉听到这里,不禁点头称赞道:“如此一来,主公不光挽救了无数的百姓,还可以让他们对你歌功颂德。此计真是再妙不过了。”

“百姓安置一事,可以按照元直所说的来办。”荀攸继续说道:“可是从此地到邺城有千里之遥,除了少数家中富庶的百姓,可以用马车、牛车代步外,剩下的大多数百姓,只能靠自己的两条腿慢慢地走到邺城。就算沿途可以进行逐步地安置,但在下还是担心会有不少的人会死在路上。”

“尽人事安天命,”韩湛听到这里,插嘴说道:“沿途百姓的饮食,可以由军**给;对那些老弱病残,也可以用马车运送;另外再派出郎中,为体弱者治病。如此一来,本侯想还是能让大多数百姓平安的进入冀州。”见韩湛已经把调子定了下来,众文武不好再反对,只能针对一些细节,再进行一些研究。

见张贴榜文没有什么效果,韩湛便命典韦、夏侯兰等人,领着一群嗓门大的兵士,沿着街道去大声地宣讲前去冀州的好处。

嚷嚷了一天之后,他们的宣传终于起到了一点效果。愿意前往邺城的百姓,都纷纷到设在城东的报名点进行报名。看着每个报名点前一眼望不到头的报名队伍,韩湛的心里顿时踏实了许多。他心里暗想:“在这个乱世中,要救所有的人是不现实的。我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能救多少就救多少。”

穿着便服的韩湛,带着陈到和两名护卫,来到了一个报名点旁查看。他听到一个坐在小桌案后面的小吏,问站在面前的一位老人:“你叫什么名字,家里有几口人?在冀州地界可有亲属?如果没有亲属的话,是愿意直接到邺城,还是接受沿途安置?”

老人的耳朵可能有点不好使,他侧着脸尽力把耳朵朝前凑,以便听清楚小吏所说的话。那小吏的态度极好,深怕老人听不清楚,又放慢语速,将刚刚的话重复了一遍。韩湛见小吏不光没有趾高气扬,反而如此客气地对待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不禁微笑着点了点头,又朝着另外一个报名点走去。

视察完毕的韩湛回到府中后,把徐庶叫过来问道:“元直,那些小吏所问的话,可是你交给他们的吗?”

“回主公的话,没错,正是属下交给他们的。”徐庶听到韩湛的提问,连忙恭恭敬敬地回答说:“以属下的估计,就算有很多百姓不肯离开长安,要进入冀州的百姓也会有二十来万。这么多人一起涌入冀州,势必会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因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因此我让小吏们在询问时,首先搞清楚报名的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