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个名字时,韩湛不禁眼前一亮,这可是东吴最强的武将之一啊,要是能将他纳入自己的麾下,那就是一件大好事了。想到这里,他朝太史慈拱拱手,说道:“原来是太史子义,真是失敬了。在下乃是冀州牧韩湛,不知字义今日为何会在此处出现?”
太史慈听到韩湛一口就叫出了自己的字,不禁大惊失色,不过他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再次向韩湛施礼:“参见韩府君!北海被管亥手下的数万黄巾军所谓,某是奉孔北海之命,到外面来求援的。”
“既然是孔北海有难,本侯自然不会袖手旁观。”韩湛义正言辞地说完这番话之后,扭头吩咐夏侯云:“云儿,去把冀州众文武请到这里来。”
趁着夏侯云去找人的功夫,韩湛笑着问太史慈:“字义,不知你意欲何为啊?”
“回韩府君的话,”太史慈恭恭敬敬地回答说:“某前往北海探望母亲,正好遇到黄巾贼围城,便单人匹马杀入城中。原来希望孔北海能借某一千兵士,冲出城去击败管亥。谁知孔北海担心贼兵势大,坚决不肯同意。
某万般无奈之下,便提出到外面求取救兵。这次,孔北海倒是答应了。他说平原的刘玄德仁义,命某前往他处求援。但某知道刘玄德手下兵微将寡,不过区区数百人,如何去对付管亥的千军万马?
某昔日也曾听说韩府君仁义,因此在突破重围之后,前往邺城求援。没想到居然在这半途就遇上了府君,这真是意外惊喜啊。”
韩湛想到管亥手下的数万黄巾军,就算都是酒囊饭袋,但太史慈要想突破重围,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便好奇地问:“字义,想必此刻北海已经被管亥的贼兵围得水泄不通,但不知字义是如何杀出重围的?”
“某在接到了孔北海之命后,见贼兵势大,贸然突围恐很难成功,于是心生一计。”
太史慈的话引起了韩湛的好奇心:“什么计?”
“每日清晨,某命令两名兵士,抬着箭垛,随某到城外练箭。”太史慈说道:“第一日,我们刚出城,就有数百名黄巾贼围过来。见我们只是在城外射箭,也就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是在百步外监视。
次日,某又带着兵士出门射箭。这次黄巾贼依旧是在百步外监视,没敢靠近,深怕被某的冷箭所伤。
就这样,连着四五日,某都在城外射箭。黄巾贼见惯不怪,只留下七八人监视,其余的人都留在了寨中。某见时机成熟,放箭射倒了监视我的黄巾贼,纵马闯营。黄巾贼没想到某连日射箭,是为了让他们放松警惕,以便在合适的时候可以突围。他们被某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等到众贼兵拿着兵器从帐篷里冲出时,某已经穿营而过。有几个马快的贼兵追上来,也死于我的利箭之下。”
听完太史慈的讲述,韩湛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