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一个寻常百姓,是万万没有办法去找他医治的!
除了聂恒,还有几个有点儿名气的,但名气和医术都远不及聂恒,娘那么重的病症,聂恒都未必能治好,何况是他们?
沈若兰很抑郁——她可咋样才能进到军队里去找聂恒给娘看病呢?
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到几步开外的路边有一间书坊,檐下伸出一面蓝底黄边儿大黑字的方形旗帜,上头只一个“天下知之”四个大字字,一些戴着儒生头巾的学子们,不时的出入这里,每每出来时,手上必捧着几本书或笔墨纸砚之类,看起来是间书坊。
原来是一家书坊,还起了这么雅致的一个名字。
之前在农安时,沈若兰就经常出入县城里最大的哪家书坊,常去那里买书买纸笔,只是那里的书不多,还多半是手抄的,常有错字落字。
想到竹儿托她买《弟子规》,沈若兰就跟着两个学子,信步走进了天下之之。
天下知之的格局比农安县城那家书坊要大得多,一进门儿,门口附近就是一溜矮架子,上面一字排开摆了不少话本,都是风花雪月,三言两拍那类的。
沈若兰看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书,在看看那些围着这些书看得津津有味的学子们,脑中突然灵光一现。
一条发财的路子想出来!
古代没有出版社和印刷厂之说,书籍印制发行,除了官方印制以外,就是由民间书坊从发行、印刷、售卖,一条龙服务,管理不规范,印出来的东西也常常有错误。
若是她可以利用活字印刷技术,开个印刷厂,把当下流行的书籍好好校对,大规模的印刷发行,再低价出售,肯定能赚钱的!
感谢毕生前辈,么么哒!
想到这儿,她急忙上前,向掌柜的询问:“请问,您这儿接刻板的活儿吗?”
掌柜的抬起头,说:“我们这儿不光能接刻板的活儿,抄书、写书的活儿也都接,姑娘想刻什么书?书样子拿来了没有?”
沈若兰摇摇头,“我不刻板,我要刻字,就是在一寸见方的木块儿上刻各种字,木块也要由你们来准备,每个木块必须一样大小,刻出来的字也必须一样大。”
掌柜的点头道:“能,不知姑娘要刻多少字,咱们这儿刻字是按笔画收钱的,笔画多的,收的就多些……”
------题外话------
谢谢
【我爱软骨头】投了3张月票
【千千鹊歌】投了5张月票
【曦5288】投了1张月票
【131**505】送了1颗钻石
【138**079】送了5颗钻石
【137**744】投了1张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