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北府生变,兄弟刀兵相残
剑庄聚义,姐妹把酒言欢
孙全在连城接了命自己入京理政的诏书以后,非但没有如他的幕僚那般额手相庆,反而愁眉不展起来。在江北御营使司里闷闷不乐的过了两天,也不曾起行上京。朝廷催促其上路的诏书来这里,他只是推说身体有恙,请茅世铿暂且留任几日。
江北诸将皆是不解其意,一起来连城登门拜望。
其他人倒也罢了,现在高阳形势这么紧急,马万里、胡烈他们竟然都跑过来,这就太不像话了。孙全立刻对两个人发起怒来:“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怎敢擅离职守?万一江北马步军衙门在高阳突然发难怎么办?”
马万里说道:“启禀孙将军,高阳无战事。故而,我与胡大人才敢安心来连城拜望。”
“高阳无战事?”孙全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走到二人身边,来来回回地打量了好几圈,问道:“此话怎讲啊?”
马万里说道:“江北马步军衙门克日可平,故而高阳无战事矣。孙将军大可安心南下入京。”
孙全指着胡烈道:“胡烈不是刚在半塔营给人家打得狼狈逃窜,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我现在烧香拜佛求他们不惹事还来不及呢。你怎么能说克日可平呢?”
马万里说道:“将军,这两军交战,胜负如何并不在一时之输赢。在某看来,江北马步军衙门现在是天时、地利、人和尽失,已经注定失败了。”
“哦?”孙全坐回座位上,问道:“你说说看?”
马万里说道:“首先是天时不济。江北马步军衙门在孤山建军起,就四处出击,迅速扩张。他们势力范围虽数倍于前,然而核心地区仍旧是太子河谷地。高阳府这一年多来遭遇了严重的旱灾。自去年入秋,全府几乎滴雨未降,夏粮绝收,秋粮未能下种,连续两季颗粒无收。知府陈泰运曾遣官吏赴各地调查灾情,那太子河谷地各处村镇堡‘足迹所至,十室九空,遍地哀鸿,奄奄垂毙’。近来,马步军衙门连续收编各种土顽武装,粮饷更是捉襟见肘,甚至到了派人往宁兴府等地借粮的地步。作为江北马步军衙门的支柱北府军虽然骁勇善战,然而补给不力,士兵经常要挨饿打仗。相对于坐拥连、信富庶之地,同时又有荣兴府强大财力作支撑的咱们江北御营使司,这马步军衙门已经是先输一招。”
众将听后都纷纷称善,说道:“老王爷在日,马步军衙门缺粮少饷就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当时,老王爷曾为此事向朝廷上奏本,要求江北御营使司筹款三十万,再由江南接济三十万,一同汇往孤山以向天下堂买米十万石以赈灾。可见其财政困窘之程度。”
马万里接着说道:“其次是地利不占。马步军衙门成军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