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明鹿鼎记> 【0919 韦爵爷的发展目标】

【0919 韦爵爷的发展目标】(6 / 7)

了打猎吃肉联络感情,清廷还要秀一秀肌肉,告诉蒙古别不听话,不听话就是作死。

同时,清廷还修建了很多喇嘛庙,文武两开花,彻底解决了蒙古草原几千年的边患难题。

反观铁血的大明王朝,明朝把燕山地区放弃了,然后在平原上建了长城。

滦河和辽河都让给别人。

所以明廷一直被蒙古打的抬不起头。

大明王朝的这战略水平,韦宝是想不明白的,甚至在最厉害的朱元璋和朱棣时期,都傻的冒泡,该控制的地方不好好控制,自己把战略要地用长城一分为二了。

打又打不过,战略思路也跟不上,最好也就只剩铁血上吊水太凉了。

清朝一国多制。

要想让不同意识形态的国民统一在一个国家,最省力最高效的方法不是屠杀,而是允许其自治。

西汉刘邦独创了权利让渡的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一国两制。

但是,其后的汉人政权在儒教扩张的原教旨主义下,走向的大一统这一条路,以至于历代汉人政权只能在汉唐规模中打转,再无突破和爆发。

太强调意识形态的高度统一,太强调儒学独尊了,自然不利于疆土的扩张。

汉人拥有儒教教义这一大杀器,固然可以保持汉文明千年不坠,但是这种意识形态的独占性,唯一性的弊端也很大。

由此,华夏后世两次版图的大扩张,也只能由全然不被儒教教义所束缚的蒙古人和满人实现了。

儒学的根本在于礼法上坚信嫡庶观念。

满清皇帝却是完全不搭理的,历代皇帝传位,在诸子之中选贤与能。

类似宋朝、明朝因为立储而导致的多次国本动摇,在大清根本没有发生。

在满人的朝廷中,汉人的儒学从来没有被真正尊崇过。

大清三百年,一无名臣,二无大儒。

历代满人皇帝的基本共识就是汉人的儒学只适合被使用来统治汉人而已。

清朝只用儒学治汉人,对于蒙藏回各种并不要求。

满人精通汉语却不会满语,还要被皇帝骂得狗血淋头。

后世以为满人只知道闭关锁国自守,然究其实,清朝十三行的外贸惊人,远迈前代。

所谓的闭关锁国,在满人眼中却是有效管理。大清外贸商品遍及全球,给十个大明朝都比上大清朝的全球贸易量。

任何将意识形态定位一尊的国家,都必然在国际大争上全面收殓而失去去扩张性。

只有奉行多元主义兼包并容的国家才有全球视角,才可以频繁对外用兵。

如果排斥他国之文化,非得将他国之人的意识形态统一了,那么,用兵的成本已经很高昂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