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科考时代,做官晚和做官早,天壤之别,但凡能在历史上留下大名的,几乎清一色都是年少就金榜题名的人。
张居正是如此,杨嗣昌也是如此。
因为只有年少提名,才有足够的时间熬资历,才能在年轻的时候在朝政中发挥作用。
人一旦老了,就会缺乏斗志,很多事情就没有了锐气。
杨嗣昌步入仕途后,历任杭州府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福建司主事、户部江西司员外郎等官职。
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擢户部郎中,同年十二月至天启二年,1622年五月迁南京户部新饷司郎中。
天启二年五月初二日刚上任就替登莱巡抚袁可立向皇帝请饷,“抚臣袁可立受命方新,请发帑金二十万安兵散民,似非得已。惟在圣明裁定,赐予若干。”
到天启五年,1625年,,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渐有擅权之势,与朝中东林党人矛盾日益尖锐,杨嗣昌为躲避政斗漩涡,遂称病挂冠,隐居家乡。
其父杨鹤亦被魏忠贤罢官,返乡与杨嗣昌一起隐居,过着优游林下的生活。
当时,后金侵犯明朝,辽东告急,军需吃紧,杨嗣昌留心边事,将他在户部参与财政管理的经历编为《地官集》二十卷。
现在韦宝与杨嗣昌见面的这个时间点,就是杨嗣昌父子快要暂时离开大明朝廷的节点。
天启七年,1627年九月,信王朱由检即位,是为崇祯帝。
不久后,魏忠贤被扳倒,杨鹤、杨嗣昌父子亦先后被起用。
崇祯帝还未登基时,就看过杨嗣昌的《地官集》等书,赞叹杨嗣昌的才能。
崇祯元年,1628年,杨嗣昌分巡河南汝州道,加右参政,不久后移霸州道。
崇祯四年,1631年九月迁整饬山海关内监军兵备道。
此时,他的父亲杨鹤因为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任上招抚流寇神一魁失败,被下狱论死,杨嗣昌闻讯后三次上疏请求辞职,以代父罪。
结果崇祯帝免了杨鹤的死罪,而改戍江西袁州,然而却没有让杨嗣昌辞职,还多次温言抚慰,激励他尽职任事。
翌年五月,杨嗣昌被任命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海关、永平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他在任内整饬防务,修筑山海关两翼城。
崇祯七年,1634年九月,他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兼宣大山西三镇总督,赴任后六次上疏陈述边事,并主张开矿招工以瓦解乱党,多所规划,给皇帝的印象是异才可用。
不久后,杨鹤去世于袁州,杨嗣昌回家丁忧,一年后又遭继母丁氏之丧。
这时,关外满清入塞大掠,兵部尚书张凤翼畏罪自杀,崇祯帝决定起复杨嗣昌,遂于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