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明鹿鼎记> 【1007 晋商】

【1007 晋商】(6 / 6)

屡试不爽,甚至大帝的威望在每次政变和解后都得以提升,政变后泰国人民无不感念“只有大帝能救泰国”。在这么一个举国贫穷,人妖遍地,而拥有全世界最富有皇室的国家,普密蓬大帝还能俘获民心,受万民敬仰,其政治手腕只能让我等叹服。编辑于2017-12-25?赞同14??2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宁彩橙普通青年9人赞同了该回答所谓党争,就是官员结成党派,为争取政治利益互相攻击。这争权夺利,不是一人一门之事,更是牵连数以千计的人员,以及后世子孙的仕途空间。所以必惨烈无比。宋明地党争:“一派如是跌下,不但当事人罢官贬职,连带一大群人。更是祸及子孙,以后子孙都难以在仕途上有大地发展,这争。就不以一人一心而改变,而缓和了。”宋的党争,断送了变法。并且延续到南宋。祸端百年。明后期,东林党与浙齐楚党,以至发展到后来与阉党的纷争,为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埋下了深深的伏笔。这场几十年间的战斗,无论举什么为国为民大义凌然地牌子,其实上就是为同党,为后世子孙,争夺仕途空间。这从日后东林党控制南方科举,非东林党人难以中举,就可以清晰的表现出来了。天启初年东林党全面胜利后有过一次短暂的众正盈朝,知道众正盈朝是什么意思么?可以说满朝重要官职皆东林。逼得浙齐楚余党投靠他们最看不起的太监,并引发皇帝的警惕,使阉党得势,东林遭到魏忠贤的集体杀戮,殃及边将,如熊廷弼等,各地书院被毁。宋以后到明末,士大夫群体遭受惨烈之迫害,无出东林党人之右。没有皇帝支持和浙齐楚余党的推波助澜,魏忠贤一个太监凭什么?什么为国为民大义凌然,这实是可笑之极。一旦党争,就是争夺生存空间,在最宽容的宋朝,这失败,也要祸及数代子孙。这是何等惨烈?那容得几分仁慈和大义在里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