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不但会与她谈论朝堂之事,还会听取一些她的意见和建议。
孝庄天资聪颖、胆识过人且富有谋略,皇太极执政时期就夸赞她“赞助内政,既越有年”。
皇太极逝后,她又在暴风疾雨的皇位纷争中,扶持自己的儿子继位。
不知道当孝庄看到穿着明黄龙袍还不谙世事却受万人跪拜的福临时,会不会想起当年比自己先产下皇子的海兰珠。
当时的皇太极喜不自胜,欲立为“皇太子”。
好景不长,孩子未来得及取名便夭折,海兰珠随后也跟着去了。
今天如果她们母子还在世的话,不知又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一切仿佛都是注定好了的,是命运将她推向了历史的舞台。
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后,十四岁的福临开始亲政,然而不识汉字的他,无法批阅大臣奏章。
史料记载他曾说:“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宴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
福临把部分的原因归结在“甚厌汉语”,认为“汉俗盛,则胡运衰”的孝庄身上。
母子两人在满汉文化上有着很大分歧,加剧二人矛盾爆发使得母子间的关系更是雪上加霜的主要原因就是孝庄强加给顺治的两次婚姻。
顺治的生命终结在二十四岁。
女人一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中年丧夫,晚年丧子,孝庄无一幸免。
顺治死后,8岁的玄烨,康熙皇帝继位,尊孝庄为太皇太后。
当时有位叫周南的秀才千里迢迢赶到北京,请求太皇太后亲政,被孝庄严词拒绝。
纵观前朝各代,她深知外戚专权的亡国教训,规定宫中女子不得临朝干政。
康熙在亲理朝政铲除“鳌拜”、平定“三藩”,清除朝廷内部和地方的隐患期间,少不得孝庄的从中协助与指点。
大清尚未一统全国,边疆忧患甚多,孝庄也常提醒康熙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可松懈。
在政治各方面看来,孝庄是个充满智慧的女性。
公元1688年,孝庄走完了她这一生,享年75岁。
按照当时清朝早期丧葬制,皇后无论死于皇帝先后,都要与皇帝合葬,同陵同穴。
孝庄在其生前嘱咐康熙说:“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
她的陵墓建在了东陵风水墙之外,紧挨在顺治陵墓旁,未合葬于盛京太宗昭陵,而是在清东陵大红门东侧建暂安奉殿,灵柩在“暂安奉殿”停灵37年。
直到雍正继位后,以孝庄文皇后暂安以来“皇考历数绵长,子孙蕃衍,且海宇升平,兆人康阜”,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