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宋之五好青年> 第一八六章 杨丰之死

第一八六章 杨丰之死(2 / 4)

太监,然后收养的儿子也是太监。

童师敏本来地位就不低,官衔通侍大夫,保康军节度观察留后。

这场混乱同样也造成了宦官集团的洗牌。

原本唯一能与童太师抗衡的梁师成死了,谭稹被罢官并扔到外地安置,实际上相当于流放,大画家不得不重新依靠其实已经失势养老的黄经臣,他对童太师也不是很信任,否则就不会让蔡攸去监军。原本内臣体系里梁师成是和童太师分庭抗礼的,谭稹是随时准备接替的,现在他俩都倒下,大画家只能把资格老的老黄重新扶持起来。

大画家手下有的是大铛们,梁方平算一个,王仍,邓文诰,梁平等等一堆目前带节度使衔的。

不过节操都不怎么样。

王仍,梁平这些都是后来投降女真的。

倒是老黄在金军攻破通津门,火烧通津门时候朝皇城哭了一顿,然后直接跳进了火里。

“你倒是飘然地走了,却留下这满目疮痍,还有无数明争暗斗。”

刘錡叹息着。

的确是满目疮痍。

他们所在的这城楼上,还有一个个石头砸出的窟窿呢!

明争暗斗就更不用说了,大画家和太子实际上已经撕破脸,王跃这个恶毒的家伙把他们父子三人挑拨的都已经动了真格,太子肯定忘不了当时他爹是如何最后一脚把他踢落悬崖的,他是被王跃拉回来了,但不能改变他已经被他爹和他弟弟逼得跳了的事实。

大画家同样也很清楚这一点。

只是他现在也无可奈何,毕竟太子风头正盛,而且他的那些亲信都死的差不多了。

现在提拔起来的张叔夜等人本质上是中立派。

他没法利用来对付太子。

但王跃走后,才是这对父子真正交锋的时候,一个四十岁皇帝和一个二十岁太子之间,必然就是不停地明争暗斗,更何况父子之间的那点温情,早已经因为华阳门之变荡然无存。王跃在这里,一切原则就是想办法弄走他,为此父子俩必须互相妥协,大画家甘愿退回艮岳,让太子监国就是这个目的,但王跃一走那没有了外部压力,父子俩的战争才会真正开始。

“那关我屁事!”

王跃说道。

“难道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是你?”

刘錡忍无可忍地说道。

“我实在不明白,你到底是想干什么?

若你想学董卓,那么你不应该离开京城,若你想做忠臣,就不应该搞这些,你既搞这些又不学董卓,你这让人很费解啊。”

他紧接着说道。

“公平。”

王跃说道。

“我要的东西很简单,公平,公平,还是他玛的公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