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的面禁了温氏的足,让她在院里的小佛堂好好反思。
送小园那边的一箱是补身子的药材,一箱是边境之地的珍稀皮料,还有小孩儿戴的金锁金项圈一类。
姜鹏亲自派了人来送东西,姜博渊自然没法拒绝,不过他什么话都没说,连个感谢都没有,直接就将人打发了。
送东西的小将回到军营,告诉侯爷三公子气性很大。
姜鹏听到这话连着几天都没睡好,想到早逝的铭娘跟女儿,提笔写了一封信给儿子。
姜博渊收到信的时候正在忙殿试的事情,信随意放在书房中看都没看。
三年一次的科举结束,这次纪英得尝所愿中了进士。
童良玉也过了会试,只不过殿试成绩普通,只排了进士同科。
不过这样他已经满足了,为了能离亲人更近一些,他补了一个临江那边的缺,在知府衙门里做通判。
纪英当初会重考就是想留京,就算只能补个七八品小官儿,他也是不会回去的。
宋添的都察院不好进,大理寺那边更是难上加难,最后胡柯拉了他一把,进了工部做郎中。
时间进入五月,科考的事情尘埃落定,京中又恢复了往日里的安宁。
杜妈妈跟常萍萍两人在小娃娃们满三个月的时候回去的,两人临江绣坊里也担任着职位,平时一样很忙。
这几年绣坊发展一切顺利,当初何家倒下的时候阿绣顺势从朝廷买下了何家签下的那些经营权,如今他们的绣品生意遍布江南,再加上海商所得,说卓家富贾一方也不为过。
不过卓家吃过树大招风的亏,阿绣一直比较低调,时不时都会做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向朝廷那边贡献了不少银子。
庄文帝每次提到卓氏女都会忍不住夸奖一番,叹宋添娶了个好妻。
宋添在外也从不掩饰自己对妻子的欣赏,有一说一。
渐渐地日子久了大家都知道了卓家当年那场差点灭门的祸事,听闻当年的事情到现在也没查个明白,不过卓氏女已经诉求到大理寺了,想来慢慢会有个结果。
秋冬交替,转眼又是两年。
这两年来朝中出奇地安静详和,地方上也是一片平静。
就算是乡试在即,往年争得头破血流的景象今年都没了,个个都淡定得很。
最后,宋添又得了一个副考官之职,前往梁州审考。
当初他是从梁州府出来的,这次再回去基本也算衣锦还乡了。
上一次乡试出了震惊朝廷的舞弊询私案,宋二才当年率试不中的原因得以查证。
当初那个叫简丘的人顶替了他的秀才名额,之后又利用在梁州的势力加以打压,造成后面的两次也没能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