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游风约> 第三十四章 “乡约”即是“乡规民约”

第三十四章 “乡约”即是“乡规民约”(1 / 4)

第三十四章“乡约”即是“乡规民约”

在冯光道临上京城赴任走的那几天,他跟李三太、王抓钩、师先生一道把原来“乡约”的条文增加了内容,就是在“禁食罂粟”的前面加一条“禁种罂粟,犯者尽数铲之,戮于幼,罚其耕。”就是说,禁止种植罂粟,违反者可以在幼苗期间全部给他们毁掉,并没收其耕种之权。

“乡约”就是地方的土规定,就是“乡规民约”。是大家共同制定的,你不执行就等于坏了乡里的规矩,就像坏了自己家族的族规家规一样。

之所以请“如意班”来游风约一带排戏,就是要乡民真正懂得为什么要加这一条“禁种罂粟”的乡规。

在大灾荒之年,游风约一带的乡民很少有出走的,大都是从外地逃荒进来的。他们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有多少人手里拿着银子买不到粮食活活地饿死在了灾荒上。

粮食哪去了?大家都种植罂粟了,仓库里没有粮食了,要有粮食的话,或许还会出现赈灾的善人,高价买粮的投机商。即是后者,也不至于手里揣着银子而活活饿死的。

刘福禄先是扮演着一个将泥胎像捣成面粉充饥的饥民,然后口渴的喝了几口水就被活活胀死了。

再之又扮演一位食子肉的父亲,儿子被饿死了。一边吃还一边对天喊,那声音嘶哑嘶哑的:“老天爷呀,你惩罚我吧,我儿子饿死了,就要暴尸荒野了,他会被那些狼虫虎豹,乌鸦野雀吃了的。啊——老天爷啊,我们做什么孽了呀——”

靳义堂扮演一位拿着银子到处买不到粮食的灾民,最终买了罂粟制成的“***”,命勉强是保住了,可现在成了一位烟民,离开这东西是不能活了,家里的东西已经变卖完了,倾家荡产了,就剩一个女儿,他还想卖给那个东家做妾来换取那点鸦片吃。

靳义堂这个角色是刘福禄故意安排他演的,还说他这才是亲身经历的,靳义堂知道班主的用意,可他不是故意要吸食这东西的,他也是为了孩子们啊。

刘福禄知道他不是故意的,可是刘福禄是想让他赶快戒掉这个东西,明里不好意思说,就让他来演戏。

靳义堂边演边想,我是不会走到倾家荡产卖妻卖儿那个地步的,这东西是有它的坏处,可也有它的好处,你刘福禄是体会不到的。

剩下的角色就是程班主来演了,他没有亲身经历,他领着一驮戏班在潞府,不亲自演还不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是这样的恶劣。

刘保金尽演小一辈,男的女的都是他来演,在刘福禄眼里,刘保金真的是比他强,这功劳也该归靳义堂这个师傅,更主要的是儿子随他母亲赵英子的演技。

整个如意班就他们这些台柱子能够凑合到一块,戏班的其他成员还没有整合,大灾荒的那个余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