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姬然的脑海里有一个大致的计划。通过这个计划,姬然希望能在生活品质上为这个物质极度贫乏的时代带来一点小小的变化。这种变化也许不会给这个时代带来什么本质上的改变,但至少在口腹之欲上能多一点选择,在辛苦劳作上能降低一些强度。
姬然背着双手,站在山坡上的一棵大树下,俯视整个百花谷。阿翁与叔父带着两个家奴在田间劳作,小姑母在门前纺织麻线,青巫在田间小路悠闲散步。此情此景,真的犹如一副静美的田园画卷。
也许该离开一段时间了。姬然心想。这段时间跟随有烛先生学习夏篆,习练技击之术,姬然已小有成就。对于在前世全面系统地深入学习过文化课的姬然来说,虽然夏篆有五千多字,但只是认字的话,姬然在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可以熟练掌握了。毕竟后世用的简体字,也是由这个时代的文字一点点地变化过去的,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就能找到规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学习上乘的技击之术,也就是兵法,对于姬然而言,自然也不是什么难事。对于姬然来说,可能学习效果最慢的就是提升个人战斗力的技击之术了。当然,在通过有烛先生对其身体机能的一个全面调整以后,虽然姬然现在的功夫与有烛先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就他现在的功夫水平,如果放在他前世的那个时代的话,也绝对算的上是一位大师了。
姬然在心里对这段时间的学习效果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评估,就算现在自己独自一人离开百花谷的话,应该不会存在什么危险了。虽然自己的技击之术的水平还不是很高,但只要有青巫在,管他什么魑魅魍魉,在其眼里都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
前几日,仲丘叔父就打算到莘城一趟。一是要拜访有烛先生的一位昔日好友,二是要去自家的农庄去合计一下即将到来的秋收事宜。
要说这莘城,乃是有莘国国主府所在,是有莘国政治经济中心。在夏朝时期,夏后所定居之地乃为都,即为国都,而方国国主居住的地方则称之为城,至于其它的人员密集的具有政治以及商品流通的地方,则称之为邑。
想当年,有烛先生在有莘国任农正,成绩显著,深得国主赏识,特在莘城外赐田三里(即东西、南北方向有三里的距离的田地),兵甲百人,奴隶数百。而有烛先生自失去长子伯丘之后,万念俱灰,便生出了退隐山林的想法,于是便带着家人来到了这百花谷,从此不问世事。虽然退隐山林了,但是这莘城的农庄却还一直是他们姬家的家业,平时也是交由先前一直跟随有烛先生的一位有邰氏本族的远房堂弟来打理的。
得知仲丘叔父要前往莘城,姬然便请求有烛先生,想要与仲丘叔父一同去往莘城一趟。自姬然出现以来,本已经心灰意冷的有烛先生,对生活又生出了无限热情,考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