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不见,这长安城是繁华依旧,只是这其中却是换了主人。长安城内流民也是少了大半,想来是这几月已经大多是被朝廷安置和迁徙而出城。
一路上,林易早已是打探到,这河间王司马颙最宠信的两位属下就是李含和张方。这两人林易也是皆有所闻。
李含,字世容,出生于寒门。老家是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侨居始平(今陕西咸阳一带)。此人很有年轻时候很有才干,在老家狄道和寄寓始平的这两个地方都把他同时举为孝廉。但是因为得罪安定人皇甫重和皇甫商兄弟,,就暗示州里招李含为门亭长(城门设亭为门亭),想借此羞辱李含。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上帝关闭了一扇门,却又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正好此时雍州刺史郭奕(这人出身太原阳曲著名的郭氏大族,三国名将郭淮之弟郭镇之子,也是贾南风母广城君郭槐的堂弟)很早就听说过李含很贤能,一次是出门是恰好kàn
到了正在执勤的李含,郭奕当即下车擢升李含为别驾,成为他的副手。很快,李含又被举荐任命为秦王司马柬封国秦国的郎中令,并被司徒选为始平郡的中正。正中官职始于秦末,汉献帝延康元年(220),曹丕代汉自立前,尚书陈群立九品官人之法,于州郡各置中正,任识别人才之责。魏曹芳时,司马懿执政,于州置大中正,于是又有大中小中正之别。州的大中正,亦称州都,吴有大公平,即魏之大中正。晋、南北朝均有中正,隋尚有州都。唐以后中正作为官职已经走出历史舞台。
等到秦王司马柬去世以后,李含的幸运之神逐渐远去。司马柬死后。作为司马柬的下属,应该为司马柬服丧,但是,一般来说,上司埋葬以后,就可以除服了,而李含也是如此。但是,因为尚书赵浚(太妃赵粲的叔父)对于李含不巴结自己怀恨在心,就上书皇帝说李含不应该除服,州的大中正傅祗也推波助澜。要贬斥李含。而傅祗的从兄傅咸却为李含喊冤,但是,无奈赵浚与后宫关系紧密,最终,李含还是被贬官,过了一年多,才任命为寿城邸阁督。
司徒王戎上书说,李含曾经身为大臣,即使降品。也不能让人家做吏,而不做官,经此一说,李含才被任命为始平的县令。后又升任为东武阳令。河间王司马顒请李含做自己的征西司马,又很快升为征西将军府的长史,很是信任,从此。李含成为司马顒的左膀右臂。
张方和李含一样,也是出身寒门。张方是河间人,是司马颙封国之民。他出身贫贱。地位十分低微。到长安时幸得当地富户郅辅慷慨供给物质支援,后更因才能和勇气而得到司马颙的赏识,多次升迁后官至振武将军。
但是后世来讲,这张方的名气是远大于李含之上。张方是八王之乱中最著名的猛将之一,张方的军队甚至比土匪强盗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