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开始了“没名气”之战,或拉拢,或打压,或骗,或拐,虽然数场战役规模似乎不太大,然而唐军折了多少兵马?微乎其微!
仅仅数载时间,北疆便被他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将士也拥戴。至于黄狼狄部与黑狼狄部,在他反复拉拢打压之下,迅速分化,甚至许多首领开始倒戈,投奔他帐下。
一直让大唐头痛的北疆之地,在福天王种种手段下,数载时间,便平静下来。
这才是智慧与武力的完美结合,非得打得头破血流才算是战功,那么何来的善战者无赫赫战功这句话。
别看瀚天王在西海打的威风,也瞧不起福天王,真要两人对撞起来,鹿死谁手,未必可知!非要说具体一点,两人在相等条件下是三七开,瀚天王是三,福天王才是七。
瀚天王是能打,特别能打硬仗,但缺乏变通,为人傲气太重。这种性格,与雪蕃人交战不会出大问题,但与阴谲、心思深沉的福天王交战,则会被福天王利用。
不但柳秀,侯国公在世时评价诸位天王,也说瀚天王未必在福天王之上,只是福天王心思难猜,未必是大唐之福。
反正是休息,也说到了征南之举。
瀚天王冷嘲道:“柳总督只知道玩弄一些小把戏,却不知军旅,朝中有人掣肘,此役还会败。”
他不是李怀忠的人,也不是柳招的人,或者这样说,他是叶天王的人,叶天王死了,他“什么人也不是了”。
……
何四娘看着信。
李平写来的信。
去西海与去蒙南不一样,那怕征南大捷,唐国也没有占据整个蒙南的想法,大多数官兵必然撤回来。但去了西海,短则会呆上四五年,长则会呆上十几年。
不然柳秀也不会说,若是元石用得差不多,他亲自去西海,再送一批元石过去。
加上各种的不便,主要是战线太过漫长,各部军队会时常调动,每年只能来往一两封家书,可谓是真正的家书值万金。
她看过,又将家书递给柳秀。
柳秀看了一遍,李平率部三月出发,五月底才抵达驻所,是二线,非是最前线。
西海也存在着一条鄙视链,边军看不起后方来的官兵。纪律性差,缺少实战,有点怕死,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比如李平写这封信时,天气还没有真正冷下来,西海已经很冷了,旌旗欲裂,空气又稀薄,修为差的士兵连呼吸都感到困难。
实际上将他们放在二线,已经是瞧得起了,至少当成了准预备队。有的卫毅官兵更弱,只能放在三线,相当于半后方。然后集结训练,短则半年,长则一年,才能将他们推到前线战场上。
不过总体上,李平这一毅兵马表现比较出色,不但经过数次血战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