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菜,对上小孩子好奇的眼睛,时砚总算是开口了:“昨日在苗家村听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许叔觉得有必要让当事人知道一下。”
偏头问站在旁边一脸不解的杨禾高:“做好事不留名,懂吗?”
杨禾高摇头,很是矜持的回了一句:“我做了好事,定然要想办法让当事人感谢,否则就白做了。”
得,这是对方的人生阅历带给他的宝贵经验,时砚也不能横加干涉。
事实上,他让何大做的好事,真不能让当事人知道是他在背后指使,因为昨儿他在六叔公书房里,翻到的秘密可不止这一件。
还发现了不少六叔公和京城国子监大儿子的通信,从中得知,最让六叔公骄傲的那位大儿子也是个不老实的。
其中有几封信是这般说的:“赵氏仗着娘家势大,一不愿在家孝敬公婆,二不愿亲自伺候相公,一个不如愿就回娘家诉苦,搞的儿子在岳父面前灰头土脸。
赵氏一手把持中馈,儿常年在外,身上银子不超过十两,捉襟见肘。
每日去了哪里,见了何人,为了何事,回家必定事无巨细复述一遍,若是何处与她所知有出入,又是一场说不清的争吵。
赵氏十分善妒,成亲三载,生不出孩子,也不准儿纳妾,延续我苗家香火。”
“父亲大人明鉴,儿惧内的名声已从府城传到京城国子监同窗耳中,一度成为同窗之间的笑谈。儿子不孝,丢了我苗家列祖列宗的人了!”
“父亲,今日欧阳姨娘来信,信中说她再次有孕,极有可能是男胎,岳父大人十分重视,然而岳父家的内宅之中只怕并不安宁,欧阳姨娘想让作为女儿的赵氏回府城亲自照料这一胎。
儿已然答应,赵氏不日便会回府城,此一去没有一年半载回不了京城。
儿今已三十有六,膝下空空,好不恓惶,想趁此机会在京城安置一外室,为我苗家开枝散叶,延绵子嗣,然手头骤紧……”
“父亲,奚氏于本月十三为我苗家诞下麒麟儿,重六斤三两!”
“父亲,来信已收到,欧阳姨娘因产子伤了身子,儿定会寻机会劝说赵氏,不必早日动身来京,多在父母身边尽孝才是正道。
家里定要为赵氏做足了脸面,常来常往,多多关怀,切记切记。”
“父亲,奚氏真乃我苗家功臣也!于本月二十六为我诞下龙凤胎,寓意极好,特请父亲为孙儿取名!
另,儿不能让自己的亲生孩儿无名无分的活着,抬奚氏进门的事情该提上日程了,或许当年牌匾之事,可以一用。”
也就是说,当年牌匾之事,通判那里确实有猫腻,还被苗家给抓住了把柄,苗老大准备用那个把柄威胁通判,让他同意将几个孩子认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