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锋芒。
关于当年的事,就更加没人敢拿出来戳主子的肺管子了。
虽然,知道当年之事的人,至今没剩几个。
皇后一听陈家村,神色一怔,亲自动手打开那副绣品,大气磅礴的万里江山图出现在眼前,手指轻颤,眸子湿润了一瞬,失态只是一瞬之事,甚至身边伺候的宫人都没发现皇后的不同。
只听皇后用往常那漫不经心的口吻问:“是那孩子亲手绣的?”
大太监腰弯的更低了:“是,杨姑姑是这般说的。”
皇后坐回位置,眼神盯着绣品,面上一日往常,吩咐大太监:“这绣品本宫瞧着欢喜,既然是为陛下万圣节采买回来的,就一定要让陛下当日好好瞧瞧。”
大太监深深地弯下腰道:“奴才明白了。”
皇宫里的万圣节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普通百姓没什么关系,大家每日关心的还是豆浆五年内涨了两个铜板,包子虽然没涨价,但明显的馅儿料不足个头变小了许多,百姓的日子永远这般艰难云云。
识滟的小绣庄人傻钱多之名在这两月内传开,那些脸皮奇厚无比之人,真就每日待在小绣庄吃饱喝足才出来,不知道养活了城内多少好吃懒做的无赖。
谁都不曾将毫不起眼的识滟当成小绣庄背后真正的老板,因为照小绣庄那个做法,家底不深厚的人家根本承受不住。
寂寂无名的识滟,自然不被府城真正老牌家族放在眼里。
倒是为小绣庄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没探清楚他的真正底细前,众人只好持观望态度,倒是给小绣庄带来好长一段时间的安稳日子。
这才不到两月功夫,杜家人的心态从一开始的着急,焦虑,心疼,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发展到现在的躺平任亏,其中心酸非亲身经历者无以感同身受。
用杜父的话说:“反正家里一共就这些家底,紧着这些亏,等全部搭进去就收手,实在不行咱们一家还能回陈家村种地!爹教书养你们!”
看开了,心态稳住后,杜家夫妻经常扮做普通不买东西的客人去小绣庄占便宜,享受侍女们的服侍,别说,比家里的张婆婆和漫娘手艺好太多了。
真舒服啊。
舒服的让人不想动弹,就想躺在这里不走了,可是不行,鉴于家里有这么个吞金兽的存在,杜家夫妻可不能坐吃山空,给闺女的嫁妆,儿子的聘礼,全都要乘早攒出来。
于是两人私下一合计,乘着家里还有余钱,杜母开了一家食肆,杜父开了一家书肆,两家店铺隔街相对,互相有个照应,雇两个伙计完全能忙的过来,夫妻二人想去店里帮忙也行,偶尔过去看看账本也行。
将来也算是有个进项。
店铺很快就开起来了,但杜家夫妻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