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哪天起, 小绣庄的生意突然就变好了。
好到什么程度呢,即使小绣庄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规定, 达官贵人依然趋之若鹜。
一开始是京城内的贵人家中大管家亲自上门。
不管小绣庄提出什么奇怪要求, 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就是知府大人见了也要客气三分的管家们,到了小绣庄表现的谦逊极了。
好说话的程度让知府大人一度怀疑他离京太久, 京城那些眼睛长在头顶的世家突然集体转性。
后来不止京城, 南边儿的,北边儿的, 富商大贾, 达官贵人, 纷纷往小绣庄涌。好似谁家没有一两件小绣庄出品的绣品, 就在圈子里抬不起头似的。
仿佛一夜之间, 小绣庄之名就传遍了大江南北。
京城之内更是在最受宠, 最喜好奢侈的五公主推崇下,流行起一阵刺绣之风。
不管是衣服鞋袜,还是抹额手帕, 都要绣上统一风格花色的样式。就连手腕上的饰品, 脖子上的吊坠, 都能想办法与绣品结合。
盛传宫内的陛下和皇后娘娘也对五公主献上去的绣品十分喜爱, 大加赞赏。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于是这股刺绣风从京城一路吹到时砚所在的府城。
小绣庄每日出入的都是身份不凡之人, 可掌柜的还是那副样子, 不管你是好吃懒做想蹭一顿点心的懒汉, 还是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在小绣庄定制绣品的高门大户,掌柜的都一视同仁,不卑不亢, 不逢迎, 不谄媚。
即使如此,那些往日里在小绣庄占便宜之人依然从小绣庄消失了。
不是旁人对他们做了什么,而是他们本人见着出入小绣庄的那些盛气凌人的客人,在小绣庄享受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待遇。
瞧瞧对方出手的大手笔,几百几千两银子就跟几个铜板似的,眼睛都不带眨的伸出双手求小绣庄收下。
就这还不能马上拿到想要东西,听说那什么订单已经排到两年后了。
再瞧瞧一无所有的自己。
这些人自然而然的明白双方不是一类人,渐渐的就不敢再去,偶尔实在馋小绣庄的点心,进去尝尝,掌柜的还是以往那和善的态度,让人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慢慢的众人也就看明白小绣庄的态度了。
至此,杜家人再也不担心小绣庄开不下去倒闭,一家人回陈家村种地了。
说实在的,好不容易出来,灰溜溜回去,怪没面子的。
杜识有好奇的问识滟:“阿妹,我听说小绣庄的订单都排到三年后了,你干嘛不多找几个绣娘帮忙干活儿?”
小绣庄生意之好,府城无人不知,所有人都在猜测小绣庄何时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