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一顿。
阿云轻快的应了一声,同样小小声的警告:“姐姐知道,但是不能说出来。”
小宝是个可实诚的孩子了,不懂就问:“事实就是这样嘛!”
阿云说不清楚里面的道理,只用同样胖乎乎的小手捂住弟弟的嘴巴,一脸严肃的强调:“但是不能说!”
前头给梅老带路的刘伯脚步肉眼可见的加快了不少,杨禾高痛苦的捂着脸,不敢想象梅老听完是何脸色。
先生前头挥锄头想给她拜个师呢,阿云后头拆墙脚速度快到谁都没想到,一见面就将老底儿给漏了个彻底。
自求多福吧。
同时杨禾高也明白了先生之前说的,他不能继续教两孩子,两孩子在家里自由惯了,有什么说什么。
尤其是阿云,她太聪明,年龄小,很多事都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行事上很容易给人留下世俗,表里不一的印象,这对一个姑娘家来说不是好事。
希望一切能如先生所想吧。
书房里一切岁月静好,确实如先生所想,但这先生所想,与杨禾高认为的先生所想,差距着实有些大。
时砚将他最近才完成的《食经》拿出来一一和梅老探讨,言谈间全是对食物的热爱,两人就何种季节吃何种食材最佳,何种食材用何种方式烹饪最能保留原汁原味,何地所产何食材最为正宗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期间不乏引经据典,追根溯源,梅老说了前半句,时砚便知出自何处,时砚说了某部著作,梅老便发表他对其看法。
两人观点或相同,或不同。相同时共饮一杯酬知己,不同时也不试图说服对方,尽兴之时,时砚抚掌而笑,邀请梅老在家用饭。
“小子亲自下厨,请您尝尝小子的手艺!”
梅老也欣然应下,丝毫没有表现出他一介普通百姓,让秀才公给他下厨做饭的惶恐不适。时砚面上更是没有丝毫不情不愿。
两人单纯的就像伯牙子期遇知音,不存在身份,地位,年龄上的差距,这一刻只是两个热爱美食的人碰撞在一起,有无数想要和对方分享喜悦之人,开心的就像两个孩子。
谁都没提对方的身份,也没对对方明面上的年龄,阅历,人生经历,家庭环境,能有今儿表现出来这般博闻强识本就不合常理多说一个字。
人生在世谁还不能有自己的小秘密呢?
知己,就该给对方足够的尊重。
时砚邀请梅老去家里厨房一观,梅老也没有君子远庖厨的想法,当下就跟着去了,两人在厨房将近一个时辰,期间让杨禾高守在院门口,谁都不让打扰。
饭菜香味儿从厨房飘出,一路晃晃悠悠在众人鼻尖打个旋儿,又调皮的飘远,只有余香在鼻尖萦绕不散,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