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安伯(2 / 4)

在他们家地头忙着呢!我阿爹说,要我们在地里找出比其他豆子长的高大饱满的植株,收集起来做良种。

种出来的粮食产量高了,我们家以后就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说着脸上满是憧憬和认真。

时砚心里叹口气,摸摸皮蛋的脑门儿:“好孩子,会有这么一天的!”

磨磨蹭蹭十来天过去,玉米成熟了,金黄金黄的挂在杆子上,时砚催着王安两人收玉米。

种子本来就不多,还没长成,被时砚吃了不少,知州大人来,连吃带拿,剩下的就更少了。

一上午功夫,不仅玉米收了,就是地里的玉米杆子都被王安给砍了扔到屋后,准备晒干当柴火烧。

刘全赶在做午饭前,和时砚两人,将成人胳膊粗的玉米棒子手动搓下来,搓成一粒粒金黄饱满的玉米,放在太阳底下暴晒。

等玉米粒彻底没了潮气,装进袋子里后,时砚对王安两人道:“收拾东西,咱们准备去京城。”

刘全傻眼:“不是,老大,现在才五月份,会试明年四月开始,咱们现在去京城,人生地不熟的,花销得多大啊?

老大你又是个瞎讲究的,自己不做饭,自己不种地,不好的不吃,睡不醒不起,我说和王安两人去外面做工赚钱养家,你又不乐意。

咱们住桃花村还有两亩地种,好歹饿不死,这去了京城,万一会试没考,先饿死了怎么办?”

王安也跟着点头,意思很明显:“老大,我觉得刘全说的对。”

如素三月的假和尚,最近瘦了不少,一身凶悍的肌肉看起来都没以前结实了。看起来倒是和蔼了不少。

时砚随意摆摆手:“这些不用你们操心,尽管收拾东西就行,别的都可以不要,调味品和我收集的种子一粒都不能少。”

刘全这个操心的哟,比时砚亲生爹娘可称职多了:“不是老大,你不说清楚,我这心里不踏实,你就不能稍微透露一下,你到底是怎么安排的吗?

自从乡试放榜后,您老人家可是连村子都没出过一步,怎么安排千里之外京城的事儿啊?”

时砚被问的烦了,只懒懒的说了一句:“五月份,春季土豆上市的季节。”

刘全似懂非懂,觉得悟到了什么,仔细一琢磨,又好像什么都没懂,生气的去收拾时砚的宝贝。

时砚像是又想起了什么似的:“让你将府城能买到的《开国年记》都买回来,做的怎么样了?”

刘全虽不解,但还是老实点头:“能买的都买回来了,不过好几家大书肆都有他们自己的补货渠道,咱们前脚将书买完,后脚他们就会补上。

老大,你买这么多《开国年记》有何用?”

时砚还是那句话:“到时候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