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韦韬世从侧面影响了朝中大员们的利益。
更不要提这次查办的三司主官内,还有韦韬世的亲哥哥刑部尚书韦义节以及其岳丈御史大夫杜淹。
一时间,韦韬世成了整个朝堂贪官污吏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催促军饷的奏章一到京师,便被裴寂压下,连夜去见觐见李渊。
李渊那叫一个恨啊
刚颁布了查办贪官的严令,虽不敢说一次性根除,但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好让他们往后不再动不动的就要钱。
这可到好,清官楷模、道德典范韦韬世就张嘴向朝廷要钱。
这要传出去,李渊的脸不是被打得“啪啪”响
李渊气不打一处来“哼,这竖子可真会挑时候,朕清晨下的政令,这才不过一日的光景他”
说完,把奏章重重摔在了龙书案上。
裴寂赶紧劝慰道“陛下,莫因此细微之事置气,免得龙体有恙。”
李渊叹了一口气“唉,裴监你且说说,朕该当如何”
自从李渊登基,裴寂出任尚书仆射,可谓大唐第一任宰相。
李渊每日皆赐御膳,但凡临朝,必请裴寂同坐,散朝之后也把他留在宫中,对他听计从,只称“裴监”,从不直呼其名。
裴寂所享有的待遇,满朝文武无人能及,包括刘文静。
原因便是,裴寂曾“陛下不为唐帝,臣当去官耳”
裴寂以辞官相胁李渊称帝,可谓真心实意。后又亲自操持杨侑禅位之事,可谓尽心尽力。
如此,李渊如何不诚心相待
裴寂抚须而笑,道“陛下,老臣以为镇北元帅府的粮饷辎重,理应如数调拨”
李渊不解问道“这是为何”
裴寂自然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看问题。
他道“此乃合情合理之举老臣只问一句,若是齐王元吉如今还是镇北大元帅,陛下可会犹豫”
李渊对裴寂还是推心置腹的,他脱口而出道“自然如数调拨。”
裴寂点点头道“然也陛下须知,如今我大唐的镇北大元帅是韦略韦韬世。不管他是否向朝廷催报军饷,朝廷理应调拨”
李渊若有所思,示意裴寂继续说下去。
裴寂接着说道“他自愿出资养兵,只能证明了他的富有。可朝廷不能因为其富足,就拒不调拨军饷啊如此一来,更有损朝廷威严。”
李渊深以为然,把裴寂的话听进了心里。
毕竟,调拨军饷是朝廷应分之事。而韦韬世花不花钱,跟这个确实无关。绝非是“韦韬世不要军饷,就是替朝廷省钱”这种表面关联。
裴寂又说道“更何况,韦韬世若得军饷,绝不会中饱私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