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处一见,又何悲哀?”
说罢,李渊扬长而去,不想让李世民再次推辞。
此消息传至天策府,众臣闻言,以为事有转机,无不欢喜。
李建成闻讯,大喜过往。只道,可以无忧,忙去报与李元吉。
兄弟二人正要设宴庆贺,王珪却说道:“天子殿下,此旨若下,我辈俱不得生矣!”
李建成、李元吉闻言,大骇道:“何故?”
王珪侃侃而谈道:
“李世民功大谋勇,府中文武备足,一有举动,四方响应。
如今在京师,彼虽多谋,只好痴守,英雄无用武之地。
若使居东都洛阳,建天子旗号,到时土地已广,粮饷又足。
更何况,凡秦王拔荐引将士,大半陕东之人。
倘若谋为不轨,不要说太子继位,即陛下治事,亦当拱手让之。
那时秦王为刀俎,太子、齐王俱为鱼肉,尚敢与之挫抑乎?”
李元吉问道:“先生之论甚当!今作何计以止之?”
王珪言道:“太子可令御史秘奏陛下,言秦王左右,闻往洛阳,无不喜跃,观其志趣,恐不复来。
更遣近幸之臣,以利害说上。
太子与齐王到内宫去,叫尹德妃、张婕妤日夜谮诉李世民心怀不轨,则陛下圣意自然中止。
若能将他留于长安,如同一匹夫何异?再定计除之,岂不易如反掌?”
李建成兄弟二人听说,遂笑道:“先生果然运筹帷幄!”
这世上,但凡明智之人,都知妇人之言不可听。
可席上枕边,偏是妇人之言说来婉婉曲曲,知冷知热,颇为受用。
任你力能举鼎,才可冠军,到此不知不觉,做了肉消骨化,只得默默听从。
倘若不听?偏生许多烦恼,弄得耳根不静。
李渊此时毕竟年迈,时而英明,时而昏聩。
尹、张二妃一同侍寝,讨得李渊龙颜大悦。
加之宠爱二妃,这许多莺言燕语,自然受用。
李渊为防止兄弟阋墙、手足相残,下了一个绝好旨意,竟然朝令夕改!
二妃变本加厉,还要虚诬驾陷,竟要李渊治李世民的死罪。
幸得李渊虎毒不食子,言辞犀利的拒绝了。
而天策府一众人,都在等候李渊册封的圣旨。
时值盛夏,酷暑难当。
李世民在院中纳凉赏兰,只见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匆匆而入。
李世民便问道:“二卿有何要事,顶酷热而至?”
房玄龄尚未开口,长孙无忌皱眉先道:
“殿下可知东宫图谋,势不容缓,恐臣等不能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