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辅公翊来到病榻前,被辅清远紧紧抓住胳膊,颤颤巍巍手指着辅光和离世,死不瞑目。
韦韬世闻讯,命颜师古撰写悼文,遣使送往宋都。
文中记:
大宋苍龙帝清远,体量聪明,善于任使。
赋政施役,每事必咨。教养宾旅,亲贤爱士。
赏不择怨仇,而罚必加有罪。臣下皆感恩怀德,惟忠与义。
带甲百万,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无饥岁。
所谓金城汤池,强富之国也。
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
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自此,辅清远驾崩,其子辅光和继位,改元金乌。
辅清远一死,辅宋大乱。
同年,老丞相陈正通、老将苗海潮、徐令言等相继寿终正寝,
江南党跟武将派一时间群龙无首,各自为战。
有支持摄政王辅公翊的,有支持辅清远宠爱的四子武王辅光霸的,而获得支持最少的便是宋金乌帝辅光和。
辅宋危局,辅光和采纳大都督孙士汉之策,欲请左游仙出山,意图稳固朝纲。
然则因当年被左游仙罢黜心如死灰,故不见客。
再三相请之下,使得左游仙不厌其烦,无奈只好远离宋都,游历天下去了。
韦韬世听闻辅宋大乱,不胜欣喜。
遂令秦琼、裴行俨、尉迟恭、来整、薛仁贵兵分五路进发,自领阚棱、王雄诞为中军,六路大军直杀宋都而去。
可此时辅宋亦然不能一致对外,辅公翊毕竟是摄政王,还是可以轻而易举的拉拢到不少辅宋老臣之子。
比如辅让之子,辅烈、辅封。
虽然被辅清远收为义子,但他们从小是听着辅公祐的故事长大的,辅清远在他们心里,永远比不过辅公祐。
兄弟二人更担任过的辅公翊的伴读,自然以辅公翊马首是瞻。
而武王辅光霸却更具备实力,有大司马辅光岱、中书令辅光弘两兄弟倾心相佐。
辅宋式微,外有唐国大兵压境,内有二王夺位。
辅清远风光大葬之后,孙士汉保着辅光和上殿后与群臣商议,登基大典之事。
丞相辅光至毫不避讳的说道:“陛下暗弱不能主政,本相以为可立武王光霸为君。”
大司马辅光岱也附议说道:
“武王颇具太祖皇帝遗风,又似先帝般才识明断,堪称帝王之姿呐!”
大都督孙士汉竟一时间不能决断,进入后宫奏报太后。
辅清远之妻如今贵为太后,而自己生下的却是辅光华、辅光灵。她自然不会掺乎夺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