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仙侠小说>武当宋青书> 第七十一章 儒侠

第七十一章 儒侠(2 / 3)

骂几声,退了开去。而一众武林人士却是聚在“英雄楼”下,仰头观望,看看到底是哪一门哪一派的高手,竟有如此轻功内力。

蓦地,人群中一阵耸动,几人高呼道:“是武当派的太和儒侠”原来武当山又叫太和山,青书行侠之时,总不欲留下姓名,只说是武当七侠门下,被救之人中有个秀才,见青书年纪甚轻,仿佛十七八岁,行事又条理分明,风度翩翩,仿佛饱学宿儒,便与青书取了这个外号。毕竟“太和”二字较之武当,更近儒风,侠前加一儒字,较之一般侠客,多了三分书香、三分清雅、三分温文;剩下一分,却是这四个字凑在一块儿,将青书年龄劣势给掩盖了去。江湖人一听这名号,都觉必然是个三十来岁、风度翩翩的儒侠,并不会以为只是个十四五岁的毛头小孩。

所谓“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江湖上虽是素来强者为尊,但这年龄辈份,也是极为重yào

的。那秀才为他取了这么个外号,倒也省去许多麻烦。

也是他在这一月以来,行善数十起。这动荡年代四处烧杀,他刻意行善之下,也救下数百人性命。箫剑青袍,他一身行头甚是显眼,今日在这城中,竟是被人给认了出来。

那个在人群中高呼地矮个汉子一脸兴奋,大声叫道:“儒侠!您老人家也是去黄鹤楼参加武林大会的么?您放心,武当派执武林之牛耳,张真人天下第一,武当七侠和您老人家又侠名远播,我等定然追附骥尾!”

此言一出,人群里顿时向轰开浪来一般,纷纷向青书行礼作揖。要知武当七侠行侠十数年之久,较之青书这一两月久上数十倍,江湖上的人五成都受过他们恩惠,剩下五成或是各大门派弟子,有师门庇佑;或是奇侠怪客,一方大侠,功夫超卓。但后者多与武当七侠相交,可说偌大中原武林,与武当交好者占了七成之多,黄鹤楼的武林大会虽是逼问谢逊和屠龙刀所在,但这群人都有自知之明,知dào

以自己这点点微末本事,即便知dào

谢逊在何处,还没到人家身前三丈,便早已做了屠龙刀刀下之鬼了。

在中原,也唯有除武当、崆峒、峨嵋之外的三大派,还有天下第一大帮丐帮,心中尚自念念不忘谢逊和屠龙刀。皆因这三派一帮人多势众,不乏高手,一旦知dào

谢逊下落,势必派出大量高手,谢逊孤身一人,即便有武当相助,也绝非三大派、丐帮之敌。

崆峒虽是依附武当,但究竟高手稀缺,只得保持中立。而峨嵋虽将“峨嵋九阳功”与张三丰交换“武当九阳功”,但也只代表两不相帮而已,所以此次黄鹤楼武林大会,武当一派将独挡少林、昆仑、华山三大派,还有丐帮这一大帮,虽有众多武林人士助阵,但胜负之数,还难说的很。

这些利害关系,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