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焉了。吃不饱,睡不好,火车的摇晃和响动成了大家的噩梦。
好不容易熬到北京,出站之后连领队的人都懵了。没有找到接头的人,他们一行人睡了两天两夜的火车站候车厅。要不是夏天,这日子真是没办法过了。
找到了组织,剩下的日子有了住的地方,可是还是通铺,一个房间住了二十多号人。各种脚臭,各种磨牙,各种梦话折磨了赵旭东整整大半个月。
白天不是去□□静坐,就是在住的地方静坐。偶尔有人会塞给他们一些学习资料。
不允许到处走,除了组织安排的地方,不能私自离队。所以,赵旭东记忆中的北京只有三个画面。火车站、住的地方,以及□□广场。
等宣布大家可以回家的时候,有的汉子甚至抱在一起哭了。m的,这次出来学习就跟坐牢似的,下一次他娘的再也不来了。在家多好啊?婆娘孩子和被窝。
“这就是我这次出去学习的事情,没有什么可说的。可是,临回家的时候公社还特意给我们上了课。让我们不要回家胡说八道。喏,明天的学习我就照着发的资料念一遍就行了。”
赵旭东第一次露出了类似可怜巴巴的神情。
赵家人体恤赵旭东在外面从来没有睡个好觉,让他略微活动一下就去补觉。这一觉,赵旭东从头天中午一直睡到了第二天早上。要不是今天赵旭东还要给大家上课,罗淑芬都舍不得把丈夫叫起来。
更悲剧的是,一样的稿子,赵旭东需要在甄家湾、红砂村和周家桥村各念一遍。
随着赵旭东学习回来,他也被按上了一个新的头衔,叫做组织宣传员。每天还是十个工分的全劳动力,只不过工作内容变成了在邻近的三个村子里做好主席思想的宣传工作。
其实,也就是用石灰在墙壁上写上主席的语录。每天上工之前和手工后带着大家一起背诵主席语录。当然,赵旭东还要负责每个月一篇的新闻稿件,将村子里的生活和变化用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
碧晨看着墙壁上爸爸的笔迹,心里是骄傲的。黄色的泥砖墙,好多人家连墙面都没有抹平。爸爸竟然能够在上面写出这么完整的印刷体,真好看!
不远处,赵旭东右手提着一桶石灰水,左手拿着一个小扫帚。在一片空白的墙壁处停了下来。
比划了一下宽度,预计能够容纳几个字。赵旭东在脑海里翻找着适合写上去的语录,然后用扫帚蘸了蘸石灰水,刷刷刷的完成几个笔画。扫帚能够容纳的石灰水有限,往往一个字需要蘸好几次才能够完成。
这也是为啥村民对赵旭东拿十个工分没有意见,十里八村,能够写出这么好看的字的人,恐怕不超过三个。
稻谷收割之后紧跟着是播种麦子,对于农村人而言,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