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医国高手> 第九十四章 纺织业的曙光

第九十四章 纺织业的曙光(2 / 3)

对于这种致富方式,后世形象地称之为:“割羊毛”。

羊毛长出一茬来,米国就会伸出大剪刀割上一茬,以至于米国越来越富,越来越强大,而他国永远也不能压过米国一头去。

其中,中国就是比较大的一个怨大头。

对于这一点,朱由榔非常气愤,也非常无奈,恨极了米元。

那时候的他,不过一个普通大学生,好多时候只能在网络上喷上一喷,发泄发泄不满——仅此而已,其实并不能改变那个世界的分毫。

不过,他既然有幸穿越了,就一定不会再让这种情况发生。

大明朝要强大,中华民族要傲立世界顶峰,中华文明要长盛不衰,成为世界主流,必须让大明的货币成为这个世界的硬能货。

所以,他的长期目标,就是经营货币。

当然,第二个目标还很遥远,货币还没有弄出来,还没有在江南一地推开,想那个事并不现实。

不过,要实现第一个目标,钱庄形式的银行,就可实现。

所以,朱由榔同意很行开张。

只不过,在开张前,朱由榔下旨令《大明周报》对于皇家银行进行了密集报道。

……

南京城有一个著名的会馆,叫吴县会馆。

吴县会馆是由苏州府吴县盛泽镇人唐省申带头创立的。

唐省申创立这个会馆的目的,最初是吴县商人联络感情的地方,大家聚在一起吃吃茶,谈谈心,交通有无,后来逐渐发展成了吴县纺织商人的行会。

大明的纺织业非常发达,而南京和苏州就是纺织业最为发达的两个中心。

说起明代的纺织业,还得从朱由榔说起。

立国之初,朱由榔就下令,每十亩地,须种半亩桑、麻、棉,十亩以上倍之。

大量桑、麻、棉的种植,为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到了中后期,明代的纺织业,无论是纺织工具还是纺织技术都达到新的高度,织物的品种较之元代更加丰富,涌现了许多色彩和图案独具特色的极具审美价值的产品。

棉纺业分布广泛,成为当时普及各地的手工业,出现“家纺户织,远近流通”的繁荣景象。一些上乘纺品,“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

可惜,随着明室式微,清人入侵,江南的纺织业遭到了重创。过去那些巨富的商人为了保命,财富被蛮横而残暴的清兵一扫而空,生产停止,海贸停止。

直到永历皇帝入主南京,发布政令,鼓励农桑,鼓励工商,重开海贸,过去那些已经被清兵压榨半死的纺织业主,才算看到了曙光。

而唐省申的遭遇就是其中一个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