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傅家老宅位于B市西区的后海附近,是一座看上去低调、却价值连城的传统四合院。
临街而落的四合院占地三千余平方,灰墙绿瓦,门窗均由昂贵的金丝楠木做成。三座门里的大门,有两米余宽,早先是有槛的,后来为了让小车进出,因此改成了无槛门。大门边上的两个可供一人进出的有槛小门,门板上有兽型古董门环。
B市的老建筑里,门,是个可以拎出来单独说说的话题。门的制式,说穿了就是‘门第’高低的物化、具体化。由此可见,傅家祖上几代,都是在城里极有脸面的富贾。
彼时是十月初秋,B市一片秋之萧瑟,金黄的叶子飘落在地,傅家大门口两颗银杏树,叶子掉了一半,还有一半挂在枯灰的枝干上。
黑色S90从主干道拐入,停在四合院门口,打了声喇叭,不一会儿,老管家忠叔小跑出来开门。
傅时御踩下油门,车子慢速驶入院里。
大门边上特地规划出四个车位,傅家老爷子一个,傅家父母及傅时御各一个。
故而傅家老爷子已出嫁的大女儿傅白筠,也就是黎韬的母亲,对于每次回娘家,都要把车子停在外头,意见很大。
傅老爷子重男轻女十分严重,唯一的女儿出嫁后,就再不让她回娘家过夜,更别说是小住了,他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住,会把属于傅家子孙的财富荣华都带走。
傅老太太心疼女儿,一气之下,在傅白筠生下黎韬不久,借口要帮女儿照顾外孙,搬去女儿家住,一住就是三十几年,每个月偶尔回来小住个一周。
傅老爷子这辈子最羡慕的,就是邻居顾老爷有四个孙子一个外孙,一个比一个出挑,虽然小孙子顾炀和外孙顾燃都不着调,但总归是能传宗接代的主,再不像话,也羡煞旁人。
而傅老爷子这辈子最有成就感的,自然就是自己唯一的孙儿傅时御,长得一表人才,颇有他老人家当年的风范,不仅是剑桥的建筑学博士,且年纪轻轻的已是国际建筑界十分有名气的建筑设计师。
故而得知心爱的孙儿这日要前来陪他老人家一起看阅兵仪式,傅老爷子一大早天没亮就起了,伸长脖子,坐在正房干等了三四小时。
“少爷您可来了,老爷子早上六点就起来等您啦!”管家忠叔亦步亦趋跟在傅时御身后,“这会儿估计是等太久,有点生气了,您一会儿进去稍微哄哄。”
傅时御将手上一袋礼品递给他,笑道:“忠叔,这是我从东北带回来的人参,给你煮汤喝。”
忠叔受宠若惊,忙接过袋子,哈腰感谢道:“哎呦,少爷您真是太客气了,我老骨头了,还喝这些干啥,晚点我让厨房煮给老爷子喝。”
傅时御又递了一袋子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