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明朝富家子> 第二卷 第九十三章 二气

第二卷 第九十三章 二气(2 / 3)

总体来说,就是在各重要关口多修箭楼炮塔,尽量利用热武器的射程优势,威慑敌人,让敌人望而却步。

这个时候的箭楼其实就相当于后世的碉堡,也就是修筑一个高于地面又或者城墙的高塔,增加射程上的优势,令人躲在里面对外射击。

这东西用于防守可以说是最为合适的,因为这会儿边军火枪数量惊人,而且还有轰天雷,一个箭楼就算只派十个人驻守,那也能形成巨大的杀伤力,就算是上百鞑子也休想攻下来。

也就是说,一个关口只要修建上百座这样的箭楼,就算是上万鞑子也攻不破。

至于炮塔,那就更好理解了,大致就是一个相当于炮车的台子,火炮装在上面还能调节角度,这个时候,边军的火炮数量同样不少,分散到各个关口,也能有几十上百门。

而且,杨聪还在命各处兵工厂铸造千斤巨炮,专门应对鞑子的密集冲锋。

这样的巨炮,只要在每个关口架上十余门,便能轰得鞑子闻风丧胆。

要知道,千斤巨炮的炮弹可不是虎蹲炮的炮弹可以比拟的,一颗炮弹那就是一条人形血槽,随随便便便能砸死砸伤十余人,要是正好砸在敌人密集处,砸死砸伤几十个人也不是不可能的。

防御设施安排好以后,就是人员安排了。

汤克宽仍然被留在陕西统帅陕西三镇人马驻防,山西三镇,杨聪则交给了老将张达,至于俞大猷,杨聪则让他留在河套操练四万东南军,随时准备支援西北六镇。

这会儿,西北六镇差不多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除了比较偏远的甘州镇,其他五个边镇基本上都已经用铁路连接起来了,只要信息传递的够快,及时支援还是能做到的。

一切安排好以后,他便将俞大猷、汤克宽和张达招至临时行辕,细细交待起来。

由于他马上要离开西北了,气氛一度相当的压抑,除了他时不时对着地图做出一些指示,其他三员大将,基本上没怎么开口。

他们都不能理解,朝廷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将杨聪调走,要知道,收拾鞑子的战斗才刚刚开始好不好,不乘胜追击,一举将鞑子打趴下,反而将主帅给召回京城,有毛病吗?

嘉靖的做法,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就好比当初宋高宗执意召回一般,简直让人莫名其妙。

杨聪也没跟他们解释详细的原因,因为朝堂之上的斗争太过龌龊,说出来,只能让他们气愤难平而已,他将陕西和山西边镇的防御交待妥当之后,便郑重的对俞大猷道:“志辅,长胜和雪山是主守,你则主攻。我估计,这两年鞑子是很难组织起大规模进攻了,毕竟他们迁徙和稳定需要时间。这段时间,你不能让他们舒舒服服的过,必须主动出击,让他们不得安宁。”

俞大猷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