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师用了四年时间才到达印度!
好了,佛教的事情咱们就说到这里,你们只要知道,这些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就行了!
我们接着来学习这些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等你们都学会了,我再教你们加减乘除!”
十个数字,自然是简单,很快七个弟弟妹妹就全部学会。
“1+1=2
1+2=3
1+3=4”
等他们学会了十个数字的书写,张俊平又从简单的加法开始教给他们。
没有教多,下午只是教给他们十以内的加法。
晚上,则继续教他们太祖长拳。
一早一晚习武,然后半天学文,半天学数学。
晚上带着弟弟妹妹练完太祖长拳,让他们回去休息之后,张俊平则在书房,开始撰写文章。
张禄做事还是很麻利的,一天时间,就找来了十几篇当朝大佬写的文章。
宋朝的科举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州试,省试和殿试。
过了省试就是进士,便是有了官身。
科举考试主要考经义,策论,诗赋。
其中策论是分开考的。
按照张俊平的理解,经义类似于后世的阅读理解题,对经史子集中的某一段文字进行评论。
论,这相当于命题议论文,根据考试要求,评论经史记载的某个典故或某一位历史人物。
策,则相当于后世公务员考试的申论,对某一时事,发表见解,以及如果是自己,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诗赋就是作诗作词了。
诗赋考试,到宋朝后期已经取消,只是现在,真宗皇帝时期,还没有取消。
不过,对于张俊平来说,诗赋是最简单的。
有道是,熟背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满脑子唐宋元明清的诗词歌赋,还用担心这个?
唯独是策论这一块,比较麻烦。
策论这东西,主观性太强了!哪怕你用华丽的词藻堆砌,如果核心观点不被主考官认可,也别想拿到高分。
所以,张俊平才会让张禄去寻找当朝高官的文章,拿来研读,了解他们的从政理念。
然后根据他们的思路,来练习撰写策论。
作为培训中心的老板,一直都坚信,考试是有窍门的,只要抓住窍门,考试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除了背诵四书五经,模仿当朝高官的文章之外,张俊平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写书。
出书立传,是每一个文人都渴求的成就。
张俊平打算出的第一本书是三国演义。
这是一部宏伟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