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正是大雨倾盆,赵惇慢慢地研墨,然后执一管簪笔,在一方左伯纸上练习书法,齐国人对书法极其热爱,王羲之、谢安的书法为他们的人格增添了极大的魅力,可以说要想在齐国出人头地,写不出一手好字就免谈,从赵府的对联便可看出来,这赵惇原来是如何的才华横溢。
赵惇原先习惯左手执笔,临摹的是后楚的大书法家钟繇的最知名法贴《宣示表》,赵惇很勤奋,小楷颇得《宣示表》的形似。
赵惇前身也喜爱书法,最欣赏的书法家是欧阳询,大学期间他曾三年如一日每日早起临摹三遍欧阳询的《张翰思鲈贴》,略具其神韵,至于钟繇的《宣示表》他也临摹过,真迹那时已失传,流传下来的是王羲之临摹的刻本,而现在案上这卷摹本是当今皇帝姜武命宫中抄书吏以钟繇的珍本所贴的《宣示表》上临摹的,这就好比道听途说,难免失真。
真实的历史上便是钟繇得到蔡邕的书法秘决后书法大进,而后传之于卫夫人,卫夫人传于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乃至后世千年名气最大的书法家,出身于琅琊王氏这样的顶级门阀,是超级大名士,因此,临摹钟繇的《宣示表》正可以溯本正源,深入领悟王羲之书法的精髓。
可是在这个朝代,王羲之早就被一位太守咔嚓了,自然也出不了名。
赵惇拿定主意,楷书就从钟繇《宣示表》入手,行书借鉴欧阳询的《张翰思鲈贴》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不过,这个时代有《兰亭集序》吗……
还有,他想练就左右手皆可执笔书写的绝技,要想回到赵惇之前的状态,就一定要出奇、出新,那么以后就左手练习楷体《宣示表》、右手练习行书《张翰思鲈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