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道士一事后已经过去了几日了,随着中元祭典举办的日子越来越近,朝中百官也忙了起来,至少要保证在这段时间内各部上下不要出错。
这日宣政殿早朝。
姜武看着一本奏折,原本有些欣喜的神色渐渐变得阴沉,他沉着脸,微怒道:“刑部尚书何在?!”
“下官恭候圣命。”一位身着锦缎紫衣,面容坚毅的汉子从队列中走了出来,此人正是现任刑部尚书张瑄,他作揖行礼道。
姜武将奏折砸在地上,额头青筋有些暴起,右手狠狠地在面前的桌案上拍了一下,口中怒骂道:“你看看这折子,不过是一具浮尸案,刑部居然查了将近十日!朕要你这个刑部尚书有何用?!”
张瑄低下头望了那本折子一眼,面容浮现一丝无奈,苦笑道:“微臣已经在尽力查找了,也命人绘制了浮尸的画像广泛张贴。可是至今都没有人前来认尸……”
“你这个刑部尚书就只会等着别人前来认尸?不久后便是皇太后的祭典,天子脚下惊现浮尸,现在坊间已经开始有各种传闻不利于太后,不利于朕,不利于朝廷的流言!你们难道就放任流言扩散吗?”姜武胸中的怒火更加旺盛,脸色铁青,面部的肌肉在跳动。
赵惇看着张瑄那一脸苦涩的表情,挠了挠头,这张瑄可是顶替宋云的位置上来的。宋云在时,不知道判了多少冤案在册,张瑄想要将这些案件一一翻案,那肯定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的。目前这一件浮尸案,或许就正巧撞到了他们忙得昏头的时候。
所以赵惇站了出来,手持笏板道:“禀皇上,臣认为一连几日都没有人前来认领尸体,这说明死者并非是京城人士。而之所以在京城浮出,很有可能是因为死者顺着洛河顺流而下,最终到达了京城的护城河当中。所以,臣觉得死者很有可能就是京城上游不远处城镇的人氏。”
“右丞说的有理。张大人,距离京城最近的上游城镇有何处?”姜武微微点了点头,显然是对于这个解释较为满意,便将视线投向了张瑄,问道。
“回皇上,若是微臣没有记错,应该是佃郊镇。”张瑄琢磨了一下,抬起头来说道。
赵惇和坐在龙椅上的姜武对视了一眼,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臣认为前往佃郊镇调查尸源应该会有所收获。”
就在赵惇以为事情应该就会这么解决的时候,一直默不作声的黄皓也手持笏板,走出队列行礼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赵大人非常适合调查此案。赵大人出马,由张大人从旁协助,一定能够赶在中元祭典之前将事情查得水落石出。”
说罢,他再次鞠躬行礼道:“微臣力荐此案由赵大人查办!”
赵惇没有想到一直安静站在一旁的黄皓,居然这么快就将这个烫手山芋扔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