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着卡特进入店内的詹森顺手抄起柜台上的账本,翻到十二月的记录页面,急匆匆地展示给卡特观看。同时嘴里不停地解释道:
“我一家六口人,每个月最低生活开销也得700美元。给200美元她们,我们家已经做好两个月不吃肉的准备了,但要是400”
“进货款不是提前支付的吗?还是你是赊账进的货?”
接过詹森递来的账本,卡特翻看先,先问了一句。
“是赊账进的货。去年的行情都不好,平时礼品店的客人也少得可怜,厂家那边也知道这个情况,体谅我们,所以允许我们赊账进货,未来卖出去以后再偿还款项。”
听到卡特这比较通情达理的问话,詹森悄悄松了口气。
“那这些没有卖掉的货,不能退吗?”
翻看了一下前面的账册记录,如果账本没有作假的话,詹森的话确实并没有撒谎。而赊账进货,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联想一下未来许多商品供应模式,卡特在想。
既然卖不掉,那能不能退回商品呢?这样,还货款的压力也会小一些。仅看店里的那还未撤去的圣诞节装饰,卡特就知道,詹森的存货还有不少,换而言之,这人能有如此窘迫的一天,就是进货进多了!
“这这肯定是不能啊,这礼品又不是食品饮料那种商品。而且进食品饮料,也只有快过期的产品,厂家才允许退回,但那也是给你更换成新的商品,不是给你退款。”
“说得也是!行了,先出去吧。”
合上账本,交还给詹森后,卡特倒是没有追问为啥要进这么多货。因为严格说起来,詹森进的货其实并不多。
27000美元的货,往高了算,40%的利润,其商品价值也才三万七千八,打道格拉斯一万户人家来算,平均每户消费3美元多一点,不到4美元,也就消化干净了。何况有些条件好些的家庭,在圣诞礼品上的消费根本就不止3美元。
圣诞礼物,同样是欧美国家圣诞习俗的一部分,这是很难避免的开支。就连如今已经18岁的安娜,这次圣诞节也收到了如围巾、遮阳伞等等小礼物。
当然,卡特也有。
换句话说,圣诞节期间,是礼品商店一年到头最赚钱的时候。条件好的时候,单凭一个圣诞节创造的利润,完全能比得上它们一整年的收益了。
所以在圣诞节来临前多备货,完全没毛病。为了应付圣诞节的购买潮,老詹森雇请莉可莉丝和爱丽丝两个女孩子做兼职,也没毛病!
那么出现眼前这一幕,就很有意思了。这只能说明,今年道格拉斯有许多人家,已经窘迫到了,不得不砍掉了在圣诞礼物方面支出的地步了。
经济!经济!还特么是经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