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隐居避世是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和志向,依照义去行事是为了弘扬其正义之道。我听到过这种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
“什么意思?意思是?光说不做的人很多,说漂亮话的人很多?是么?”乐歌问。
“是!”曾参应道:“先生感叹:他听说过,有人如此说过,有很多人说过。但是!就是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什么意思?”乐歌习惯性地问道。
曾参解读道:“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什么意思?你先生的意思是?有财产没有用,还不如没有财产饿死在首阳山下的伯夷、叔齐!不以财产论英雄,而是以一个人的德行?无德之人,是没有人记得你的。死了就死了,别人还拍手称快呢!”乐歌道。
“是这个意思!但是!乐伯伯的言辞有些过激了!”曾参应道。
“呵呵呵!我就这样!改不了!快人快语!”乐歌道。
只有有德之人才能流传千古!无德之人只能在活着的时候风光一时!也可能是让人厌恶一世!何其不值啊!所以!还是德!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这么长?什么意思?解读一下!”乐歌打断道。
曾参赶紧解读道:“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
伯鱼:孔鲤!
“呵呵呵!”乐歌笑道:“孔鲤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