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德都很不错。还有像台积电,阿斯麦尔,安谋科技这类科技企业,以及百胜,麦当劳,耐克等知名企业……
他的目的是让弘毅的资产管理公司的名字出现在这些知名企业的十大股东名单中,这就是用实力说话。以后找冤大头的时候可以指着上市公司的名单告诉他们,弘毅是微软,谷歌,亚马逊,雅虎,ebay的大股东,你说俺们强不强?
股票的吸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像伯克希尔哈撒韦这样价值投资的用泵会忽视短期的波动,你看到股价下跌想买,但真的去收购也买不到多少。只有这种时候,在别人最绝望的时候入手,承受短期亏损的波动,获得未来长期而稳定的收益。
好吧,其实他这也是花钱消灾,参与救市的企业如果没有好下场,美帝的良心那不是大大的坏?这也是方便他收购米国的资产,遇到米帝朝廷有人阻止他收购路博迈和友邦保险的,就用事实说话,弘毅是稳定米国金融市场的主力之一,你能不能要点脸。
除了在米国救市,当然还要在国内和香江救市,国内媒体拿着弘毅在国内的QFII基金吹嘘了大半年,他们从2004年开始入市,一直持有到2007年,多的赚了十几倍,少的也赚了四五倍,当初的5亿美元,自然增长到现在约300亿软妹币。
在国内他就留转换投资思路,购买大消费概念的股票,比如茅台,五粮液,云南白药,上海家化,伊利股份,光明乳业,双汇发展,美的,格力,海尔等等。顺便帮紫光赵国威收购中芯国际的股票。
中芯国际有些惨,市值从04年上市时的近500亿港元,跌到现在约50亿港元,虽然中芯国际在国内的地皮很值钱,但盈利前景着实堪忧,而且还面临着台积电的法律诉讼,一旦败诉很可能要赔一大笔钱。
中芯和台积电的恩怨纠葛就不说了,张仲谋也不是他这种小人物可以评说的,反正就是台积电打压国内半导体产业,导致国内这个行业接下来十几年没有半点起色,算是半个残废。
除了米国和台积电这个外因,还有中芯国际创始人张宇京这个创始人被迫离职后,造成整个公司的内斗非常严重。弘毅出手,支持紫光集团赵国威,到底是加剧了内乱,还是……
反正在中芯国际和台积电的法律纠纷中,贺正诚让赵威国不要急着结案,把官司拖下去,金融危机下,台积电的日子不好过。
贺正诚当初可是承诺25年内,在台积电最新工艺量产五年内,联发科与弘毅控制的晶圆代工厂不会建厂,而且严格限制代工厂数量,给了他们充足的盈利时间。这才在得到台联电技术支持后发展速度,现在已经实现量产了。
其实这时候的中芯国际比历史中同一时期好了很多,主要是有方舟科技,香江联发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