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辽是亚洲史上浓重的一笔。
阿拉伯人直到13世纪,还把中国称为契丹(Cathay),直到二十一世纪,俄文中的“契丹”(Китай)还是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称谓。
契丹人只是有耶律和萧两个姓氏,这李丰的姓氏是怎么回事?
李丰解释说契丹人除了用本族的耶律和萧两姓以外,还接受过中原王朝的赐姓。契丹建国前曾附于中原唐朝,一些上层人物便接受唐朝赐予的李姓。此外还有孙姓,后来进入契丹萧姓。
韩清听了以后大呼“涨姿势,涨姿势!”
第二天一早,幽州刺史领着当地名流在孙侯馆一起把盏,席间开始出现了火药味,原因是宋朝的使节话语里总是带着收复十六洲的味道,而辽国则是寸土不让的回击。
宋朝从礼法来说辽国,辽国则从自己的兵强马壮来证明宋的孱弱。双方吃吃喝喝乐呵着,但是互相打嘴仗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照旧。
韩清则是想出去看看辽国统治下的大北京是个什么样子,看萧元佐与路振等人忙着吃喝扯皮,就邀了李丰和自己出去。
想不到那小妮子也要跟着,临上马车时候小妮子走到跟前看着韩清,一句话不说,弄得韩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李丰是好奇韩清怎么能和宰相的宝贝女儿这么亲近。
“我要坐你的铁马车!”小妮子鼓足了勇气低着头说。
韩清看了看李丰,又看看她身后虎视眈眈的侍卫,挠了挠头又看看萧月茹的两轮的宝马香车,“人家小姑娘的香车如同绣房一样,不能随便上吧?再说了我一男的坐一女子香车不太合适”他暗自思忖了一下,就对着李丰说道:“韩某可否与李大使同乘一车?”
“馆内有空余车辆,可供韩医证驱使”李丰看看韩清又看看萧月茹。萧月茹听到这句话扭头就往馆里走,弄得韩李二人又是面面相觑,什么个情况?
只见小妮子抱着马头琴出来,直接上了韩清的四轮马车,车内传出她的婉转莹啼:“这车很宽敞,足可以坐下四个人,你上车来教我继续学潮尔。”
韩清看看李丰,又看看车旁边的冷漠的侍卫,“你们若是拦着我,我就不上去。”他心里暗暗说着,朝马车走去。周围的侍卫仍旧冷漠,仿佛空气一般。
待韩清上车坐稳后,萧月茹便说:“看看我学的有没有长进。”
夜色茫茫罩四周
天边新月如钩
萧月茹拉动琴弦,伴随着音乐唱了起来,韩清告诉她歌词以后,小妮子凭着记忆,反而通过歌词学得更快,现在居然象模象样的能把曲子全都演奏完成。
不过韩清也知道,这时候的把前世的流行歌曲调子弄过来勉强听听还可以,如果按照歌词唱出来,那就是不伦不类的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