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离,想象这这首词的意境,然后又惊喜的看着韩清。
韩清却开始有点打嗑了,因为接下来的是一句是“白首为功名”,自己被那神秘的雾团给偏离了一下,已经变成个半大小子,狗屁的白首啊?去哪弄功名啊?没被人剁了就已经万幸了。所以他想了一下,继续吟道:
“岁月如旋蓬。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萧月茹听完整首词之后跟着喃喃自语,一会儿笑一会儿惆怅,有一会儿神采飞扬。
韩清则皱着眉看这妮子犯花痴,无非一首词而已,怎么就像喝了两碗兴奋剂似的。
接下来的返程中,萧月茹一个劲的让韩清吟了多遍,自己则默默地把整首词全都背了下来。
到了驿馆,韩清下了马车伸了个懒腰,就朝馆里走去,萧月茹鬼鬼祟祟的探出头,看看没有萧大使等人看见,跳下车就跑了。
进了屋里看到路振等人在和萧元佐等人闲聊,就打了个招呼回屋里休息去了。过了一会儿萧月茹捧着几片西瓜进来,边吃便缠着韩清继续教她马头琴技巧。
韩清看着如同冬瓜大小的西瓜发愣,这时候都有这品种的西瓜了?
其实现代吃的西瓜就是从契丹传过来的,契丹打败回鹘后,得到了回鹘优良的西瓜种,并开始种植。
由于辽上京地区的倒春寒十分严重和无霜期短的气候现象,契丹人摸索出了一套利用牛粪发酵提高地温、田上盖草帘防霜冻的方法,让西瓜在辽安了家。
西瓜的大小像冬瓜,味道很甜。辽末时西瓜连带种植方法传入了中原,并大面积的推广开来。
而现在萧月茹端来的西瓜就是在孙侯馆里单独的一间屋子种植出来的,依旧是牛粪发酵提高地温的方式,虽然已经入冬,但是这个暖屋里居然苍蝇乱飞。
第二天清晨起来洗漱一下,打点行装,辞别李丰以及幽州刺史等,继续行进。行进了七十里后到了第七座驿馆——顺州驿馆(注①)。接下来的十几日行程大抵如此,每到一驿馆,县令或者刺史都是携众多人士前来会见,然后吃吃喝喝。
只是接来的日子里,萧月茹开始越来越沉默,而且每晚练琴很久,大半夜了也能听见拉琴的声音,韩清看见她手指都磨破了亦是心疼不已,劝诫她不要练得这么辛苦,当韩清在屋子里拉着她得手心疼的说她时候,她只是静静地看着韩清,也不回话。
行程中每个驿馆至少住一天,金沟馆(注②)过去就是古北口馆。值得一提的是在古北口有一个宋使必去的地方,就是“杨无敌祠”即今杨令公庙。只是这时候辽圣宗还未派人修建,韩清只是在自己前世听说过。
杨无敌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