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行走大宋> 第2章 繁华东京城

第2章 繁华东京城(3 / 4)

众人看的目不暇接,陈冰和马三俩人买了几个肉饼分与众人,边走边吃边看边聊。

医药门诊居然有分门别类的,仇防御药铺,孙殿丞药铺,小儿药铺、此外沿街还有熙熙楼游乐,象棚、东西教坊、骰子李家、浴室院、车辂院、鬼市子、张戴花洗面药等。

大街上行人川流不息、摩肩接踵,有看街景的财主员外郎、有摇着折扇的书生、有塞外而来的的西域商贾、有骑马的官吏、有坐车的一家几口人、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官宦眷属、有背着背篓的僧人、有巡街的衙役、有问路的游客、有说书的白头老者、酒楼中传来叫嚷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三教九流,尽汇集于这开封城内的街道上,真正的是一副太平盛世的画面。

“哎呦我的娘哎,我在那辽国见过的集市和咱武遂城比起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武遂城和这汴京城比起来,哎!真是没得比啊!”

“罪恶来自于对比!”韩清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从宋辽边界一直向汴京行进的路上,韩清才发现这大宋的都城选得地方几乎无险可守,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居然是在没有天险的平原上!

赵宋立国,继承后周的政治遗产,以汴京为首都。但宋太祖赵匡胤打心底不希望定都于汴京,因为开封乃是“四战之地”,并无天险可据,易攻难守,从军事上考虑,确实不是建都的首选。

为了守卫国都,必须在京师驻以重兵,成本非常高。开宝九年(976),时距宋朝开国不过16年,赵匡胤到西京洛阳祭祖,留洛期间,便与近臣发生了一次是否要迁都的辩论。

原来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有意迁都于洛阳,祭祀完毕,便在洛阳行宫住了下来,不想回东京汴京。随行的群臣不知如何是好。

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的意思是,东京纵有千般不是,但毕竟得运河之便,每年可以从江淮运入漕粮数百万石,京师数十万驻军,全靠它吃饭,陛下如果搬居洛阳,得从哪里弄到这么多的粮食?因此,迁都之事,相当的不靠谱。

但赵匡胤不听,“上亦弗从”。此时,太祖之弟、晋王赵光义从容说道:“迁都未便。”赵匡胤说:“迁都洛阳也非长远之计,最好是迁至长安。之所以想西迁,并无他意,只是要据山河之胜,守卫国都,这样便可以裁撤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

赵光义说:“国家之守,在德不在险。”

赵匡胤沉默半晌,没有说话。等赵光义离开后,赵匡胤对左右说:“晋王所言,也有他的道理,我就听他一回吧。只是,只怕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太祖深叹了一回气,悠悠说道。

太祖皇帝听从了其弟晋王的劝告,实际上也是迁就于时势。赵匡胤并不是一名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