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行走大宋> 第10章 客有来初未识

第10章 客有来初未识(3 / 4)

,肯定是政见不合。

“你现在是承事郎,只是一个八品的散官,没人注意你,若是升到七品以上,定不能再去酒楼里杯斛交错,否则被御史知道定是要弹劾。”同路振聊到下午,临告辞的时候,老头儿好心的叮嘱了一下。

过了几日,黄二郎挑选了几处租赁的房屋让韩清一一看过之后,确定了一处三进的房子。

汴京城市经济发达,人烟浩瀚,人多地少,房屋自住率不高,许多市民都得租房居住。在北宋初年间,甚至连宰相也是租房住的。巨大的租房需求,制造出一个十分活跃的房屋租赁市场,连政府也进军房地产市场,在都城与各州设"楼店务",负责官屋的出租,来分租赁市场这一杯羹。

城市巨大的租房需求,制造出一个十分活跃的房屋租赁市场,在大城市有套房子出赁的人,基本上就衣食无忧了。

看了几处房子,租金如此之高,一般人租赁不起啊,地段好的地方居然好几十贯一个月。韩清是挑了一处房子看了之后,进里面看看院落和厢房,感觉不错,因为地段离着闹市还是有一段距离,所以房屋价格也就是十一二贯。

韩清感叹一番,看了这房屋租赁价格才羡慕武大郎,就靠每天卖点炊饼,都能住上单门独院的复式小楼,尤其令人羡慕的是,还可以养一个不要上班,还漂亮的一塌糊涂的老婆。

武大郎家的客厅相当宽敞,后面还有工作室(武大郎做炊饼的地方)。后来潘金莲看上了武松,想着法子把他弄到自家住,还收拾出一间卧室。就那间卧室,起码也有二十平米。而且这栋小楼,和其他人家连在一起,通俗说,那叫连体别墅。更厉害的是,人家这小楼还临街,一楼完全可以作为店铺使用——是典型的商住两用的。

这桩小洋楼占地面积至少有两百平米,何况人家还有一个小院子,最牛的是人家可不用按揭贷款还款这一说,可以确定是全款付清的。

韩清租的地方在第一甜水巷旁边,紧邻着榆林巷,任店和潘楼都在附近。交了定金,房东开始进行搬迁打扫。

宋政府对公共房屋租赁业有一条规定:"每人户赁房,免五日为修移之限,以第六日起掠(收租)。"即法律要求从租赁关系确立之后的第六日开始算租金,前五日免租金,因为租房者需要几天时间用于搬家、清洁打扫之类。

房东叫刘德,看上去是一个比较精明的中年人,说自家的房子是祖传下来的,冬暖夏凉,曾经差点租给宰相。

韩清在前世设置游戏背景时候倒是隐隐约约记得,北宋时期真的是有不少宰相都在外面租房。

睡了个大懒觉,中午的时候找了刘德谈妥之后交了定金,从刘德这里打听一些事儿之后又在第一甜水巷和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