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行走大宋> 第16章 相应喧

第16章 相应喧(3 / 4)

目染,可是这小学简直要了命了。通音明训辨形体。音韵就是要了解文字的发生读音,训诂则是对字词的解释。辨形体这个呢更是要命,来到这宋朝这么长时间,我就一直是硬笔交流通杀,现在还是用毛笔练字习字?

这通音韵才是让韩清抓狂的所在,训诂是对字词句子的解释,但是解释的前提是知道怎么读。读都读不出音韵来,就无法理解句词的含义。改朝换代这么多次,地域以及文化的差异造就了各种语音的不同。

宋代的语音声韵现在已经是驾轻就熟,虽说经常和这个时代的人交流让韩清觉得自己总是有口音,但是却不碍交流。但是音韵掌握了之后这才是第一步,因为接下来还要去掌握练习古人的音韵。

唐朝的音韵和宋朝很像,要命的是汉代先秦的音韵也要掌握。不会那些上古时代的发音,就没法理解那时候的文字表达意境,训释词义很多是需要通过语音来入境的。

汉代先秦的语音读出来犹如是俄语发音,中间的抖音相当多。韩清苦笑着拿着书本,从右往左从上往下的排版已经适应,这还要慢慢练习类似俄语发音吗?看着桌前蜡烛中跳动的火苗,越来越没自信了。(注②)

两日后,彭元来找韩清,寻得一处转让的酒楼,已经交了定金。韩清就随着彭元一起去看看。地点在相国寺桥附近。

三层的酒楼远远看去有些颓靡的架势。租金实在太高了,一年租金高达一千八百贯钱。快顶上广元楼全年收入了。

“我哥哥来信说了,下定决心在这东京城开酒楼,那就当断就断,不能考虑太多,否则顾此失彼!”彭元看着酒楼说道。

“酒楼看上去有些破旧,需要重新装修吧?里面的桌椅板凳酒器银器需要备足吧?采买的市场找好没?这些功课做足了就赶紧开业。”

“韩东家所说的我都已经派人去办了。我哥哥让自家亲戚学会了那些烹炒煎炸绝技,近日就会来到京师。”

看着这座酒楼,韩清思忖自己也该做点什么了,否则坐吃山空啊。

这汴京城物价真是高,昨晚看着那蜡烛才让他觉得该着手弄些事儿来做了。一支蜡烛在汴京城的价格是一百五十文钱,比武遂城的贵了快四倍了。

下午在家看书看得头晕脑胀,就打开自己那登山包,找出那个被砍烂的单反照相机,取出里面的镜头,看着发了一会儿呆,便在家里画起了图纸,画了撕,再画,写写画画的忙了一下午。

傍晚的时候张万财回来,带回来了新收的清茶。韩清找出来前几天在城外铁匠铺找人打好的平底锅子,教张万财炒茶。因为不能用铁器或者木器去翻炒茶叶,俩人轮番着用手去炒,双手都是被烫的象猪蹄般。

张万财现在是管家,一个大房子空空荡荡的住着主仆二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