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行走大宋> 第50章 密岂容易辨

第50章 密岂容易辨(2 / 4)

可是无人不知。”韩清走到跟前拉着杨怀玉的小手说道:“喜不喜欢这里?”

“怀玉,叫伯父。”杨文广旁边说道。

“你就是韩伯父吧?我爹在家经常念叨你。”

“这孩子长的虎头虎脑,真是可爱!来!伯父给你个见面礼!”韩清说完就从就从桌子里拿出一串五彩碧玉朝珠塞给了怀玉。

杨文广出身豪门,岂能不认得这东西的珍贵,慌得他立刻拦着韩清说道:“中棠你这是干什么?”

“我给孩子东西又不是给你,你拦个什么劲?”韩清斜眼看着他说道:“再说了,进宫陪太子读书,岂能不随身带点值钱的玩意?”

他说完之后就从旁边的柜子取出来封包好的镇尺,还有沙漏等东西说道:“这些东西我可明面上告诉你,不值钱!但是拿到市面上能装装样子!”

杨文广眼看不好推脱,就代怀玉拱手谢了他。

韩清让依菱带着怀玉出去玩,屋里俩人就谈论起最近的是是非非。

“想不到你居然中了别头解元,真是可喜可贺!”

“也就是个解元而已,还有省试这一关要过呢。”韩清笑道:“你可有什么打算?”

“还是想考武举。”

韩清听了点了点头。

宋朝,首开武举殿试之先河,形成了解试、省试、殿试的三级考试制度。宋武举一改唐武举只重武艺,不问文章的做法,注重考察武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出才兼文武之儒将。宋朝虽然历经坎坷,但终将武学制度化。

不过这时候是真宗时期,还没有设置比较完备的武举学校,更别提什么绝伦科。但是当今官家已经下令要开设武考,只是这事儿听着似一阵风,武考的人一年比一年少,貌似都没什么作为。

宋朝“重文轻武”的社会背景,“以文制武”、“将从中御”的统兵体制,使宋代武举难以避免地表现出“录取人数不多”,“武学规模不大”,“武进士不愿从军或学非所用”等弊端。

终宋一朝,名臣、名将中无一人出自武进士。靠武学培养,用武举选拔优秀将帅以提高军官素质的理想未能得以充分实现。

杨文广就是想走武举道路,可是武人不受待见啊。

“仲容,现在的武举不能只有武艺和膂力而推行,要以策问定去留,以弓马定高下,你也多看看书,武经策略还是要多读的。

“俺娘也是这样说的,我已经潜下心读书,只不过总是看不下去。”

俩人正在说着话,有人来报说求见。

“不见!”韩清直接回复了。

过了一会儿又来报,说是求见之人就在门外等候,一直等着你愿意见为止。

“谁啊这是?”韩清冒出一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