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胡烈顺着他的目光一看,果然,国公爷眼睛都要放光了!
其实是要冒火吧?
胡烈只好道:“罢了,杨使者也是有本事的人,也许今后还要仰仗杨使者了!”
“严重了,严重了。”杨康话落,杜九就气的一甩袖子,只见杜九走远两步,然后翻身上马,继而打马冲将出去。
杨康心道,看来自己猜对了,看,仙长上马了!
杜九若是知道杨康心中所想,一定会破口大骂:你瞎么?你哪只眼睛看到小爷乐意了?
不管怎么说,最后杜九还是跟着队伍去了黄山。
因着山间道路不好走,废了近一个多月,这才到了黄山脚下。
人间十月,南方仍是滴雨未下,粮食的问题已经不是太重要了,重要的是水的问题。
现在但凡含有一点水分的东西,都已经被人们消耗一空。
人们纷纷背井离乡,聚集在拥有运河的几个城镇。
城镇因为涌入大量的流民,治安很是堪忧,但官府也不能不让人活,于是,只好在城外设下聚集点,每天为他们供水供粮。
万幸,长江还算壮阔,养活这数十万户人口一点也不吃力!
就是,人多了,难免会有些不平事的发生,官府为了杀鸡儆猴,直接将闹事的砍了头。
这下子,朝廷的御史又开了锅,有说:
陛下早有诏令,重刑犯都要经过刑部多次审核才可砍头的,你这直接就砍了,这是藐视法令,是大逆不道,是……反正就是不对!
当然,也有人跳出来,指着那些老御史的鼻子反驳道:
老不休的,将在外军令尚且有所不受,何况当时那种情况。
情况紧急,不那么做,定会有人怀着侥幸的心情,去铤而走险,一旦那些流民起了反心,尔等担待得起吗?
朝廷上吵的热火朝天,好不混乱,而南方的那些流民却是乖巧的不得了。
不巧,那被弹劾的官员正是廖刺史,可是,远在黄山脚下的杜九等人,却对这一切全然不知。
幸好,李世民碍于不能临阵换将,只让人传诏下去,让杜九暂代刺史一职,等江南事平,再让廖刺史回京,由他李世民亲自审问。
众大臣见李世民表了态,做出的决定也不偏不倚,就不再上奏了,毕竟,在官场混的,就要讲究个度!
太子李承乾在一旁,将此事的始末从头看到尾,当真是心有余悸!
众臣走后,李世民问恍惚的李承乾道:“对于此事怎么看?”
李承乾没缓过神来,直将心底的话脱口而出:“御史太可怕了!”
李世民先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