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他对这个保定八期炮科的小师弟,已经是恨之入骨了。(熊式辉是保定二期),
再说,曾一阳这里,陈光几人见到‘美食’,顿时大快朵颐。
一个个看着都是瘦瘦的红军将领,张开大嘴,一扒拉筷子,大嘴这么一吸,脖子一粗,一咽,能下去二两面去。
曾一阳算是开了眼界,看架势,小脸盘大的海碗,就是三碗也不够他们吃的。
炊事员知道曾一阳和刘先河的习惯,饭量都不大,所以他们虽然用的一样的碗,但汤多面少,熬好的羊肉汤,切上一把蒜叶,嫩绿蒜叶浮在乳白色的汤上,看着就有食欲,面条入味十足。
“同志再来一碗......”
果然,两人才刚吃,吴高群就将一碗面条都倒入了肚子里。话音刚落下,就听陈光也争先恐后的要了一碗。
直到下了三锅,才让他们几个缓了下来。
曾一阳心惊胆战的看着几个吃的脑门上,青筋厚起的红军将领,不免想到,苏区已经到了这等困难的地步了吗?那种难受劲,曾一阳怕多看了,自己会被噎个半死。
他没有想到的是,苏区的困难远远要比他想象的要大的多。
别看中央苏区地方够大,全部加起来,比江西一省的地方都要大上一点。按道理给七万红军给养不成问题。但事实上,苏区都是山地,能种粮食的地方少,而且多为杂粮为主,什么地瓜、高粱、南瓜,有的连粮食都算不上,就是这样,也只能吃个水饱。
可红军战士要训练,要战斗,这么点粮食哪里够。
再说,一天五分钱的菜金,要买盐、买油、买菜,有青菜吃的日子,已经是过节了。
吴高群好不容易犹豫着放下了碗筷,心里不舍的看着大盆里泛着油光的羊汤。喃喃的说:“为了这顿饭,少活几年都要得。”
曾一阳看着,满足的摸着高高隆起的肚子的吴高群说:“苏区的粮食供应跟的上部队的需求吗?”
吴高群看了看陈光,见对方不言语,犹豫的说出了实情:“原来老百姓的日子也很不好过,能够征收起来的粮食也有限。所以很多战士,都会自己也种点顶饱的,最受欢迎的就是南瓜。即不沾地方,个又大,看着瓷实。”
“那么菜呢?”刘先河说。
陈光打了个嗝,接口道:“每天五分钱的菜金,干部领导还要打七折。这点钱,就够买点盐,腌点咸菜什么的。还有部队缺医少药,战斗中负伤,没有医用酒精,就用盐水,很多战士连盐都舍不得吃。”
......
曾一阳听着陈光等人的述说,才明白了苏区已经是在物资,经济都面临崩溃的边缘了。
眼下部队也是扩无可扩,对于一个县只有几万,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