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无声。直到苏佑出了课室,他们才醒悟过来,立起鼓掌。这位老师太了不起了,男学生固然是一脸敬佩,女学生们全是爱慕。也确实苏佑长像英挺明俊,很对这些十来岁女孩的脾胃,符合她们的审美观,兼之多才多艺的惊艳表现,令她们迷恋。
杨婵满脸的骄傲,她以哥哥为荣,也立志要以哥哥为榜样,向他学习,真正坚定了要好好读书的念头。
苏佑出到外面就一愣。一位先生面带笑容看着他,然后一揖到底,说道:“在下陈学谦,是孙府私塾的先生。刚才我到了多时,听到了苏先生的授课过程。苏先生学识广博,您这不拘一格、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让学谦也是获益良多,在下佩服,佩服!”
苏佑顿时记起,听二爷孙重山说过,他的一个叫陈学谦的学生会经常来给私塾的学生授课。也赶紧一揖道:“原来是陈先生,我听二爷提到过您。您过奖了,苏佑也是闲来无事,信口胡诌,不值一提。”
两人互相恭维一番,才到一边石凳上坐下。
陈学谦仍然眼含钦佩,“我之前从没想过授课能如苏先生这般轻松写意,如此快速就获得了学生们的认可、让他们专注听讲。好似你一堂课的效果比我讲一百堂课都要好。”
苏佑赶紧打断他的继续夸赞,转到别的话题。才知道陈学谦也是在太学院担任文书职务,平时就是负责整理撰写一些史记文献。工作并不忙,甚至很闲,所以才有空闲来学堂授课。苏佑想起二爷曾感叹怀才不遇,看来不光是他一人。
陈学谦感慨道:“苏先生刚才那篇诗歌,闻所未闻,却是令人肝肠激荡。陈某好多年没听到这样的好诗,尤其难得是一篇叙事长诗。但你后面唱的曲子,却令在下疑惑,这是何种曲风,像缠令,又似慢曲?但又似是而非。以一种白话式、很随意的歌辞诠释诗情,简明易懂,曲调却异常动人。让人欲罢不能,听了还想再听”
苏佑能理解陈学谦的惊讶。据他所知,古代歌曲同样是声乐,器乐,舞蹈的组合,但其旋律是单调的,歌词有规则,甚至死板,一般都是诗词。比如在宋朝发扬光大的各种词牌,字数都有讲究,不能多,不能少。哪像现代的歌曲,想怎样唱就怎样唱,千变万化。
歌曲主要有三大类,最早的就是宫廷乐,是供皇宫内的皇族贵胄享受的。然后是文人乐曲,就是以诗词为载体,文人们写出好的诗词,拿给勾栏女子演唱,这在唐宋时期最盛行。当然后来还有元曲、明曲,苏佑所知有限。最后是,民间乐曲,发自民间,这类歌曲偏通俗,以便广大民众理解。还有就是少数民族尤其喜爱声乐,对乐曲的发展做出不少贡献。为了配合他们欢快的舞蹈,少数民族的歌曲节奏明快,配乐的乐器小巧,却能发出宏亮的声音,因为他们是在马背上生活的游牧民族,乐器需小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