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圈子交谈。
杨婵饶有兴致的看着园中才子佳人,听他们执礼问候,互相品评文章诗词。再遥望殿内之人,心道:原来这些人就是当代的文人名士啊。
毛遂和沈燕萍都有一些拘谨,苏佑携他们走到园中一角。纵眼四顾,没看到白山和欧可人,不知道他们身在何处。
付彪以苏佑为主,就跟在他身旁。苏佑正在想要去哪里找白山,从殿内走出一人,却是二爷孙重山。孙重山隔远向他招手,苏佑就带着几人沿花园石径往他行去。
进到殿堂,孙重山笑道:“你将木牌给了白山,还以为你躲在外面不想进来了。”他看了一眼付彪,付彪赶紧行礼报上家门。孙重山才知道他们是拿白金城木牌进来的。
孙重山想起一事道:“还不知道你那首词的牌名,上次在栖凤楼,你躲着不出声。”
孙重山在栖凤楼把这首词拔的那么高,他哪敢出声承认是他的作品。笑了笑道:“就叫定风波吧!”其他几人不明所以。
孙重山眼睛一亮,点点头:“定风波!不错,是个好词牌名字。来!我带你见几个人。”他也不管苏佑是否情愿,拉着他行去。
首先看见秦沧月,苏佑就心中一紧。果然秦沧月目无表情看了他一眼,不知是否还在怪他上次激起秦紫烟心绞痛的事,肯定不要指望他会给自己好脸色。
苏佑赶紧看向其他几位,其中有苏佑认识的陈学谦,另外几人经孙重山介绍,分别是太学殿学士杜如海和赵钟书。还有两人是长史官钱贯中和殿中监汪有伦,苏佑也不知道是何官职,他一一执礼问候。
几人微笑点头,只当苏佑是孙重山的某个晚辈。他们继续刚才的话题,偶尔还争论起来。苏佑静立一旁,慢慢才听出一些味道。他们是在讨论国家政策制度。涉及到律法、政令、官制、程式几部分。律法居首,是用于定罪的,政令就是国家的管理制度,官制是对文武百官职责范围的规定,程式是指各司职部门的工作章程。
这时他们刚探讨完一些新出的政令,几人开始讨论律法,话题围绕在律法是置于情理之前还是之后。
殿中监汪有伦年龄五十许,双目有点浮肿,显得精神不佳,白面留须,应该是个文官。一身便装,不过即使他穿上官服,苏佑也不会知道他官居几品。他就主张情在法前,强调法不外乎人情。批评鑫浩现在的律法过于严厉,有违人道。
长史官钱贯中身形有些臃肿,脸也是圆的,一脸福态。他则反驳汪有伦的主张,他的理念是:律法必须在前,律法正是为了维护道德的底线,道德即是人情,律法就是为了维护人情而存在的。大多数的人情,应该称其为道理;大多数的道理,应该称其为律法中的条文。归根结底,律法至上,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