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的统治者,也就是贵族阶层接纳。
发展至今,说布兰语成了土邦贵族的身份象征。
显然,在赶跑布兰王国的殖民者之后,帝国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够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
毫无疑问,这是一件非常艰巨的工程。
以当前的国际环境,根本就没法完成。
其实,过去也一样。
陈炳勋的时代,帝国海军称霸梵炎洋,也只是逼迫布兰王国开放梵罗地区,给予帝国企业与商人同等待遇,没有谋求在梵罗地区取代布兰王国,更别说是在梵罗地区推行帝国的那一套。
最关键的原因,其实是力有不逮。
在陈炳勋的时代做不到,在现在就更加做不到。
不说别的,只是在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就决定了帝国不可能成为梵罗地区的统治者,最多能够攥取该地的资源。
再说,3亿多没接受教育的贫民,对帝国来说也是毫无裨益。
正是如此,帝国当局才定下了引诱当地的土邦起来反抗,以瓦解布兰王国在梵罗地区统治地位的基本战略。
当然,主要是让布兰王国无法获得梵罗地区的资源。
为了此事,李云翔在3个月前就来到了科伦坡,唯一的工作,就是确保围绕着梵罗地区修建的机场等基础设施能够顺利完工。
当然,后期还包括派遣轰炸机去梵罗地区执行侦查任务。
只是,这不是全部。
吃晚饭的时候,李云翔提到。
上面让他来科伦坡,其实是希望在攻占波沙湾之后,能利用两河地区,以及接下来占领的波伊国,对骆沙联邦事实战略轰炸。在进入陆心海的航线打通之后,还要考虑向忒尔共和国部署远程航空兵。
只要海运航线贯通,同样得加大在西大陆上的兵力部署,增强轰炸布兰王国的力度。
到时候首先出动的,其实就是部署在北梵炎洋,在梵罗地区这边作战的航空兵。
道理也很简单,梵罗地区十分的辽阔,北面的无极山脉限制了轰炸机,所以从斯里兰卡起飞的轰炸机,都得有超过2000千米的作战半径,也就更适合执行针对骆沙联邦与布兰王国的轰炸任务。
此外,斯里兰卡距离西大陆更近。
至于巨大陆战场上的战略航空兵,因为受到后勤补给的限制,所以部署数量始终都不是很多。
因为骆沙联邦的中心在西边,在乌拉山脉以东地区,除了叶堡等少数城市之外,没有多少值得轰炸的目标,所以在巨大陆战场上,充当主力的是战术航空兵,主要任务是为装甲部队提供近距离支援。
在战术层面上,战术航空兵才是闪击战的核心,地位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