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了,那也没办法。
“大队长,看上面!”
在得到僚机飞行员的提醒后,廉明阳才抬头朝天上看去。
天空已经泛白,只是阳光还没洒到地面上。
僚机飞行员不是喊他看日出,而是看那些在高空飞行的作战飞机。
全都是向西边飞行的重型战斗机。
不过,总共就只有几架,看上去像战术侦察机。
应该就是执行侦查任务的“战-8FC”。
虽然“战-10”与“战-11”都已经大批量服役,但是因为装备的数量太多,所以仍然有大量“战-8”在服役。
算上预备役部队的,总共还有差不多2000架。
这些战斗机除了承担一部分训练之外,大部分被改造成多用途战斗机,在大规模战争当中充当攻击机使用。
不过,最有价值的其实是专用侦查型,而“战-8FC”是最新的战术侦察型。
虽然性能不算先进,但是用来执行战术侦查任务依然是绰绰有余。
在挂上2具侦查吊舱与3具副油箱的时候,作战半径超过1200千米,而且在抛掉副油箱后,高空飞行速度能够达到2马赫,在低空也有1.1马赫,并不比现役的第三代战斗机差多少。
当然,关键是侦查吊舱。
依靠侦查吊舱,“战-8FC”最远能在60千米之外获得清晰的战场图像,即便低空飞行也能让拍摄距离达到20千米。60千米的距离超过大部分战区级防空导弹的射程,20千米则在大部分近程导弹的射程之外。
至于战术侦察机的价值,自然是不用多说。
别看天上还有侦察卫星,而且“指-10A”这类联合指挥机能在几百千米外活动,但是说战术侦查,依然还是得看侦察机。道理很简单,侦察卫星没办法提供实时情报,而联合指挥机数量少,且合成孔径雷达很难辨别出装备的具体型号。只有战术侦察机,能获得与提供准确的战场情报。
不然,帝国空军也不会保留数百架战术侦察机。
在大规模战争当中,这些侦察机的使命就是在攻击部队前面赶到战场,搞清楚敌人投入的兵力与进攻的方向等战场情况。
与过去不一样的是,“战-8FC”使用的数字照相机,可以用专门为侦察机开发的高速情报数据链,把拍摄到的照片以数字信号的方式发送给后方的作战平台,也就不存在需要返航与冲洗底片的问题。
要说的话,这也是一大进步!
简单的说,让战术侦查的时效性由过去的几个小时,提高到了现在的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
千万不要小看。
如果需要等待几个小时,才能够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