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帝国争霸> 第69章 战术反击

第69章 战术反击(2 / 5)

都是在3000米,甚至4000米之外发射的导弹,所以没遭到敌人反击。

可惜的是,敌人的兵力实在是太多了。

即便遭受了惨重的损失,西骆沙军队都没停止前进,反到利用第二轮炮击,推进到防线前沿。

其实,从炮火准备结束算起,西骆沙装甲部队只用10分钟就攻上了防御阵地。

在第二轮炮击,也就是由远及近的弹幕炮击中,暴露了的反坦克小组损失惨重,几乎全都丧失了作战能力。

结果就是,西骆沙装甲部队在顶住了第一波反击后,就基本没有遇到抵抗。

虽然依靠设在反斜面阵地上的防炮洞,大部分东骆沙官兵躲开了炮击,遭受的伤亡与损失并不大。

可问题是,根本来不及返回防御阵地。

此外,大部分防御工事已被炮击摧毁。

相对于西端的防御阵地,东边的这片阵地,修建的时候明显粗心得多,不止是巴甫洛夫没有过来监督,跟地形也有关系。

整片阵地,在一处突出的山丘上。

虽然山丘的坡度并不陡,但是接近50米的高度差,对防御极为有利。

只是靠散兵坑,又没合适的武器,连火箭筒都不是很多,东骆沙官兵根本挡不住滚滚而来的钢铁洪流。

要说的话,这也是西骆沙陆军发动进攻的一大特色。

不惜代价的突破对方的防线,扩大突破口,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之后,再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做出调整。

简单的说,就是在强攻阶段,不惜代价的取得突破。

其实,这也是在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准不如对手的情况下,为了夺得战场主动权,所能采取的唯一战术。

也就是这一点,直接决定了西骆沙在发展武器装备时的基本立场。

往简单说,不管多么先进的武器装备,在全面战争中都是消耗品,损失率不会因为技术水准高而明显降低。

相对而言,同类型武器装备的损失率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比如主战坦克,就算帝国陆军的ZT-99系列更先进,战斗损失率也不会比性能稍微差一些的T-80U低多少。

按照成本计算,那么T-80U的交换比肯定在ZT-99之上。

关键还有,主战装备在战争期间,特别是开战初期的生产效率肯定不太高。因为需要花大量时间完成战争动员,所以在战争初期能投入的主战装备,主要看在战争爆发之前的储备数量。

这个道理非常浅显,各个主要国家都很重视和平时期的战备工作。

比如在上次大战结束后,梁夏帝国就针对主战装备,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而且一直施行至今的封存体系。从几万吨的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