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等口径的速射炮。如果需要在远距离上驱逐敌机,护航的防空战舰就能办到。结果是,在大战后期,梁夏海军不再为航母配备大口径高射炮。
到了战后,在进入导弹时代之后,“去功能化”成了航母的发展趋势。
道理也很简单,在30多年前的导弹时代初期,导弹的体积都很庞大,需要占用大量的甲板面积。
显然,在寸土寸金的航母上,根本没有安放导弹的地方。
也可以说,如果为航母配备太多导弹,必然会挤占原本属于舰载机的空间,从而削弱航母的攻击能力。
毫无疑问,这是不可接受的结果。
为了保证航母的攻击力,才有了各司其职,而且数量众多的护航战舰,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航母战斗群。
正是如此,梁夏海军的航母,只配备了基本的近程防空系统,仅具有自卫防空能力。
在失去防空战舰的掩护之后,航母十分的脆弱,面对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肯定是无能为力。
至于其他护航战舰,哪怕具有一定的防空能力,也无法跟防空巡洋舰相提并论。
那艘航母在遭到攻击后,肯定是凶多吉少。
哪怕“鱼叉”威力还不够大,没办法击沉航母,也肯定能够重创航母。
不过,那只是1艘航母。
在此之前,史密斯就强调过,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已经根据情况对舰载航空兵的配置做了调整,增加了重型战斗机的数量。按照史密斯做的推测,“战-9B”的数量很有可能比平时增加了一倍。
不然的话,在之前几天里面,第六十一特混舰队也不可能派出那么多的战斗机。
果真如此,那么另外一艘超级航母也搭载了40多架战斗机,而且这些战斗机很有可能都已升空。
显然,这不是闹着玩的小事。
在舰载预警机,以及战舰支持下,这些战斗机不但能拦截即将杀到的轰炸机群,还能够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为梁夏空军的轰炸机提供掩护,也就有希望在反击行动当中消灭第51特混舰队。
只是,那艘航母到底在哪里?
斯塔克很头痛,只是现在急也没有用。
首轮攻击已经结束,而且损失并不小。参与进攻的24架F-14B,只飞回来了11架。相对的,攻击机遭受的损失更惨重,总共72架A-6D,返航的仅22架,而且其中的6架还遭受了重创。
虽然还有几十架F/A-18可用,但是考虑到F/A-18在挂上反舰导弹之后的作战半径还不到1000千米,跟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距离接近1500千米,第51特混舰队在事实上已经丧失了攻击能力。
只是,这还不是斯塔克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