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些不遵皇命的人,朕必定会严加惩治。”
杨玉环淡淡一笑,起身施礼,拜曰,“臣妾要为陛下贺喜,又怎么会生气呢!”
“哦,喜从何来?”李隆基抬手轻扶,笑问。
“这些贡士们一个个傲骨铮铮,气节昂扬,未来必定是韩尚书那样的铮臣,陛下求贤得贤,理应恭贺!”
听闻此言,李隆基嘴角抽搐,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神色。
铮臣韩尚书便是指韩愈,可韩愈这个铮臣的名头完全是踩在他的脸上得来的。
数十年前,他听说雍州扶风寺中珍藏着一节如来佛的指骨,时时祭拜能延年益寿,宁心静气。
于是他准备在宫中建一座佛寺,派人迎佛骨于宫内供养。
可韩愈知道后,顿时炸了,立即写了一篇《谏迎佛骨》,文中称,大唐文道昌盛,人才辈出,有了文人文修就可以治国安邦,为何要信佛?
还列举历朝信佛的皇帝都没什么好下场。
譬如大清末代皇帝顺治,因为信佛,大清亡了。
大明皇帝朱帝信佛,宠幸妖僧道衍,打压文修,大明分裂了,最后也完了。
韩愈最后问,“如今皇帝你也要信佛,还在宫中建佛塔,难道是想步前几位亡国之君的后尘吗?”
看了这篇进谏表文之后,皇帝心里那个气啊,差点吐血,只是建个塔,迎个佛骨,有必要这么小题大做吗?
然而这世道是文人的天下,皇帝也有很多无奈啊!
由于文臣从中作梗,迎佛骨建佛塔之事也不了了之。
经过此事,韩愈名声大盛。
而皇帝没了脸,又不能杀了韩愈,只能贬了他。
可文人心思敏感,被贬了之后就像失宠的怨妇,喜欢抱怨。
韩愈是怎么抱怨的呢?
他写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诗里的意思很简单,‘我不吝惜老朽之躯,想帮助皇帝改正错误,可最后呢?皇帝不仅不领情,还让我滚得远远的,这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啊!’
此诗传遍天下,韩愈名头更响亮,而皇帝被文臣喷成了狗。
无可奈何之下,皇帝只好迁韩愈回来。
这一场佛儒之争,文臣胜,而皇帝败。
李隆基气得心绞疼,半年没上朝,差点抑郁了。
往事不堪回首!
看着台下这些自命清高的贡士,李隆基心火腾烧,难道他们也要像韩愈一样,用比赛打脸的方式,来表现自身的气节?
若在登位初期,他可以容忍这样的臣子,这些人有才干能办事,有了他们的存在,他可以高枕无忧,安享太平。